转而马上又道:“不过,苏州府内的夫子、教谕们,但凡教授对对子,自然会教导学生们注意平仄音律、对仗工整,所以此等常识,樊某还是懂的。”
意思便是,就算是“提醒”,也轮不到你一个游学学子来提醒,你置苏州府内的夫子教谕们于何地?
“是我冒犯了。”上官典拱手,微微点腰致歉,道,“看来樊公子是胸有成竹了,不如写出来罢,让大家赏读赏读。”
而后又佯装满脸笑意,虚伪道:“这巧妙的上联,着实是难住了我成都府的一众老学究们,若是此番游学,我能带着樊公子的下联回去,也是功德一件。”
“莫谈功德不功德的,一副对子罢了,真才实学还得是看科考文章。”樊凡淡淡应答道。
此话大大长了苏州府众学子们的志气,纷纷低语交流,“是呀,科考及第才是真本事……”“若论科考,开国以来哪一府能比得过苏州府呢?……”之类云云。
樊凡的话,让上官典一拳拳犹如打在了水上,非但不能伤敌,还溅得自己一身湿。
也由此,一众学子看樊凡的目光,慢慢由敌对转为友好,甚至是转为钦佩——从樊凡的话术来看,可以猜到他是有真才实学的。
樊凡来到桌边,提笔稍作准备。
他心中暗暗发笑,巧也是真巧,樊凡上一世读书的时候,还真读过这么一副对子,那典故里写道,上联是一学士望江时情不自禁吟出,下联则是百年之后,另一学士夜里观月时触景生情所得,两者对仗工整,所以流传颇广。
樊凡活动了一下手腕,然后沾墨,笔尖在宣纸上写下:
“印月井,印月影……”
才写下六字,已初露端倪,腹有文墨的人不难推出后续的字句,譬如说葛柳渊。只见这老学究站起身,忍不住大呼“好,妙!”开口后又意识到会打扰到樊凡,赶紧自捂住了嘴,动作有些像个顽皮的小童。
下面亦有学子低声交流道:“这‘井’和‘影’二字,不管是用官话还是俚语,发音、声调都颇为相似,那上官典这下该无话可说了罢。”
“江与楼,月与井,皆是文人骚客们喜欢取用的景观,许多诗词中皆可见到这几个字,如此,意境上也是对上了,妙呀!”
当然也有人提醒:“嘘,切勿打扰到樊公子,且看他后面如何锦上添花。”
樊凡继续下笔,婉若游龙,写下: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