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初晓小时候就听妈妈说过,她有个叔叔,名字叫岁立村。
岁初晓的这位叔叔比岁初晓的父亲小十几岁,是爷爷奶奶的老来子。
他从小被娇生惯养,脾气被惯得很坏,不肯好好学习,高中都没念完就跟着自己的两个小兄弟偷了家里的钱跑到外面混社会,怎么也叫不回来。
爷爷奶奶去世以后,他更是几乎跟家里断了联系。
妈妈说,在岁初晓的爸爸意外离世的那一年,他曾经回来过一次。
那时候族中长辈都劝他不要再走了,留在镇上娶个媳妇,撑起这个家。
当时他也答应了,并且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岁初晓的妈妈,说托嫂子帮忙给他张罗一个对象,以后好好过日子。
没想到,第二天他却再次不辞而别。
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直到三年前,岁立村忽然回到溪山。
那时候的他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通过他自己的叙述,岁初晓才知道这么多年他在外面吃过很多苦。
他在制鞋厂打过工,在饭店做过服务员,跟车送过货,做过汽车修理工,后来才开了一家汽修店,赚了一些钱,也在城市里买了一套房子。
现在他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不想把辛辛苦苦挣的钱都丢进医院,就卖了房子,转了汽修店,回到家乡,投奔了岁初晓。
岁立村在溪山又活了不到半年,临死的时候告诉岁初晓,他的钱已经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留给岁初晓,一份留给他那个从没见过面的儿子。
如果那个可怜的孩子可以找回来的话。
直到那时岁初晓才知道,原来叔叔还有一个儿子。
岁立村说他在外面流浪的时候,曾经在一家鞋厂认识了一个女孩子。
两个人情投意合,奈何女孩的父母嫌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