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他们这些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人,深切地感受到最近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尤其是上个月得到的统计数据,很多地方上前期参加劳动培训的人已开始发挥出作用。
工作效率明显跟之前不同,有的地方甚至翻了一倍,还有粮食产量同样增加,秋收的数据在那摆着呢。
不说远的,只京城,到附近的作坊和码头、车站看看,皆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几乎看不到闲人。
原来还以为发动战争的时期国内的经济会出现停滞,或者是暂时的倒退,没想到仗打着,国内的经济反而提高的幅度更大,跟以前打仗都不一样。
看上去应该是消耗国内的资源,结果却是使国内的生产能力上升,很神奇,正如张小宝和王鹃说的那样,主动并且受控制的战争,可以促进国内的经济繁荣,在战争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消耗物资,同时也是增加新的工作岗位,加速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没错,跟他俩说的一样,国内生产效率之前果然是低了,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有消耗才有生产,有生产才会逼着心思活络的人去寻找技术。
“看上去很简单,是吧?”李隆基等待火车到来的时候,也跟旁边的人说这个事情。
他旁边站着的是今天晚上没回家,而是呆在中书职夜的宇文融。出来的时候正好一起。
宇文融沉思一下,摇头:“不简单,时间上掐算的实在是太好了,正好那边战争一打,国内就是国策通过。十二条。发的早了,显不出效果,发晚了,会乱。以战争的手段拉动需求,并且转移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
若是小宝未提出来,让我想,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现在整个大唐的各个行业就像被梳理了一遍似的,只要想做事情。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地方官管理起来地方更容易,只要不出昏招,按照正常的经济发展来处理,便可以等着今年的财政收入增加。
同时开了进军队去当一段时间义务兵,平时过日子中的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加上陛下您的电影一宣传,民心更稳固了。”
李隆基听着,眼睛笑得眯眯起来。知道今年的国库会更充盈,到时候又可以拿出来进行地方基础建设,修修路、架架桥什么的,再补贴一部分给医疗,一部分给教育。谁敢说自己不是明君?
历朝历代有人做到自己这一步了吗?有吗?
越想李隆基越开心,又向宇文融问道:“眼下还应该做什么?”
“吏治,高薪养廉的政策要进行下去,巡查使要多派。但凡抓住就往重了判。臣与其他同僚商议过此事,现在最危险的不是官员的贪腐。而是为了政绩,不考虑当地的情况就使劲上项目。
结果钱投进去了,百姓动员起来了,最后没有相应的效益出现,反而是不合理的项目把钱用没了,百姓白挨累,那失去的可不仅仅是朝廷的钱和百姓的钱,而是民心,把百姓多坑几次,以后官府再想组织他们做事情他们可是绝对不会再相信了。
还有一个是之前小宝在弘农时传回来的电报,柳言这个人,急于表现自己,出成绩,甚至连小宝给当地定的计划都敢给推翻,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既然小宝的计划都有人想着推翻,何况其他官员。因此,臣和其他的同僚们觉得应该重新制定考评规则,不是说一个地方官在一个地方财政增加了多少,或者说是货币流通的速度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