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还在担心着,自己私自帮武稚安排了御驾亲征的事情,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但睡了一夜,天不亮一起床,却发现自己还在大周。
得,也不用跟武稚解释什么了,御驾亲征的是自己,不是武稚了。
连着四天在大周,以后不会真的回不去了吧?
虽然御驾亲征的决定,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因为武将们吹的,但更大的原因,也是吴琼分析利害之后,觉得这是眼下最合适,也是最佳的的办法了。
胡虏叩关,看上去好像大周有点弱小,但其实大周的军力一点也不弱小,周高祖一统天下二十年,跟吐蕃,突厥,匈奴,三大心腹大患打个你来我往,还能攻守均势,那大周的战斗力,就是摆在明面上的强。
留下来的老将军们,也都是身经百战,用兵如神的神将。
他们既然内心肯定自己御驾亲征的想法,那就说明,御驾亲征确实可行,极有可能他们早就想到了,只是不方便说。
毕竟像北宋丞相寇凖那样的,敢主动逼着宋真宗御驾亲征的猛男名臣,五千年也没出几个。
吴琼想到这一点,再想想那些将军武官们当时的表情,语气和表现,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一拍大腿!一群老阴比!
草!我大腿好柔滑……
其实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在尚武的朝代,也不算少见,尤其是历朝历代开国前期的那么一到三个皇帝,都是战神战狂。
就算是重文轻武到了极点的宋朝,宋太祖,宋太宗,那都是马上天子,懦弱如宋真宗,也曾被逼着御驾亲征。
所以说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真的是万分有理啊。
望着窗外天不亮的天色,还有上官女官及其他宫女们取来的铠甲,吴琼微微出神。
御驾亲征啊……
…………
天子决定御驾出征,留下诏书,命何太后监国辅政。
天不亮,这诏书就送到了三省六部,宣告百官。
朝野震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连御史台那边都安安静静的,屁都没放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