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些全是真品,按丁松对玉石制品的理解,这个八臂玉童子应该是晚唐时期的制品,两尊小玉佛一个是宋代的,一个是明朝的。
至于那两个龙形的挂件,丁松看不真切,毕竟龙这种东西在中国的历史中,早就存在,只是从雕刻的技法看,象是明朝的制品。
最后问了一下老龟,丁松才知道这两件龙形挂件原来是明朝时期的晚清仿品,虽然也是古物,但在价格上却与其他三件玉器差得很远。
除了玉石之外,就是古钱币。
一共十三件,除了一套大五帝和一套小五帝之外,竟然还有三枚古币,丁松竟然看不出端倪,上网搜了一下,他才知道这三枚竟然是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国的货币,这在世上已经是绝品的存在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让这个不起眼的老张头收了去。
当年的博物馆里真有宝贝啊!
丁松听以前的收藏学老师讲过,现在的博物馆里,全是赝品,真品从不拿出来,只有有身份的人来了,才可能拿出来展示一下,马上就得收回去。
也不止是国内这样,国外的博物馆同样如此,以前听收藏学的老师讲过,法国的卢浮宫就有一次,真品丢了好多年,外面谁都不知道,直到真品在外面展览了,卢浮宫开始还怀疑呢,到馆里一查,真品早就不知哪儿去了。
当时的收藏学老师把这个当笑话讲了,不过丁松明白,真正的好东西保存条件很苛刻,就象古钱币,长时间地存在在外面,是要腐蚀的,真正的国宝,根本不会在这种条件下存放,更别说天天拿出来展览了。
但当年为什么会有真品的存在?
这个老张头是馆内的管理员还是盗窃了当年的真品文物?
丁松可猜不明白,他也不想猜。
现在他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用这些钱币练习自己的手感。
没摸过真不知道,真一上手,丁松发现这古董的年头不一样,手感也不一相同,年头时间越长,就越有一种发凉的感觉,摸起来相当舒服,特别是那件八臂玉童子,丁松不用摸到玉身,离玉还有几毫米远的时候,就能感觉到那种冰凉的感觉,特别爽。
玉的年代越近,这种感觉就越轻,到最后的龙形挂件,丁松已经没有太强的感觉,若不是自己尽力去感受,就感觉不到那种冰凉的存在。
当他试着去摸钱币的时候,同样有这种感觉存在,越早就古币就越凉,太近的就感觉不到。丁松温度计测了一下,却发现根本没有这种温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