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战况的演变,敌人的炮火主要集中在我们之前用来迷惑敌人的假目标上,而这些假目标也成功吸引了很大的火力。也遭到了敌人导弹的破坏。这便可起到很好的麻痹效果。”谭雅开始向李岚介绍道:“而敌人主力舰队群,距离我们有两千四百多公里,位于阿拉伯海中央位置,可大体的情况和具体方位坐标,我们的侦查手段还未得到准确的数据,如果非要用巡航导弹打击远程海上目标,按照我们目前现在的资料,效果会很低。反而会暴露我们存在的反击实力。所以,参谋团队思考再三,提出了修改反击战术的要求,我也批准制定新的反击战术。”
听到谭雅的解释,李岚沉默了片刻,心中细细思考之后,便开口道:“那新的战术呢?”
“放开外围防御圈,让敌人进来,发挥我们就近攻击的能力,做到一次打击,便可让敌人望而生畏。然后结合我们的航母战斗群,在印度洋与敌舰队进行周旋,据我们的预计,这场导弹打击之后,只要敌人集结在印度洋的舰队确保我们没有较强的反击余地后,便会全力追杀我们的航母战斗群,这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一旦配合得当,便可一举打疼敌人的海上联军。”谭雅简单的讲述一下新战术的只要几个方面。
李岚很快就明白了谭雅的打算,说实话,一个利用巡航导弹打击两千多公里外的舰队目标,这的确很不靠谱。特别是打击目标是一支能够快速移动,并且拥有很强警戒能力的舰队,除非是弹道导弹那种精确而快速的打击。
基地目前拥有的巡航导弹,哪怕是全程以两倍超音速航行,抵达两千多公里外的目标,也需要最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速度再快,燃料消耗加剧,那就会影响到射程。而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内,足够美军的舰队逃之夭夭,也会大家敌人火力打击的力度。
所以,谭雅他们考虑到的东西,李岚也很快便了解了。
至于新战术,李岚也多少有点心动。面对这场非他选择的战争,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何尝不想借此机会好好教训下敌人。放进来打,短兵相接,王对王,将对将。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此一来,势必会加大我们的伤亡。”李岚心中权衡过后,说道:“这有点违背我们制定战术的初衷。”
“这是最快结束战争的办法,这场战争不能太持久,否则对我们的今后的影响会十分的严重。只有让敌人感觉到痛,他们才会想到收手。让他们觉得再打下去后,必然会面临更加无法承受的损失。”谭雅道。
李岚并没有着急回答谭雅,而是不停的在心中权衡利弊得失。谭雅说的这些,他自己也很清楚。这场战争本来就是他不想看到的,今后基地的发展,也需要一个比较安稳的环境。
最主要的一点,李岚现在最想要的是把经济发展起来,而不是进一步陷入战争的泥潭。基地有资金是没有错,但打仗打的都是钱,基地资金是一部分,可战争很多消耗并不是基地资金就可以一概而尽。
索马里是一个经济很落后的国家,他所制定的很多经济目标,都因为这场战争的到来不得不搁置。没有钱,那如何打仗,打起来心中也没有底。
战争每过一天,李岚的损失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而且现代战争拼的也不是某一款武器强弱,就像李岚和美国,李岚可以摧毁联军在他周围的主要目标,而美国也可以摧毁李岚。打来打去,真正拼的是整体国家实力。美国拼得起,李岚现在的实力,一拼就没了,如一现的昙花,紧接着就是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