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埃塞俄比亚也开始加快部队集结的速度,空军调动也变得频繁起来。
阿威尔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然而他的曰子也变得越来越不好过。因为李岚的攻势变得更加的犀利起来,到了战斗开始的第三天,政斧军的生存空军,已经不足一平方公里了。
他手中的武装力量,也剩下了不到一万,重武器更是少之又少。
不得已,阿威尔只有躲进意大利驻博萨索的大使馆,寻求政治庇护。到了第三天的晚上,红警部队,已经完成对整个博萨索的占领。
以此同时,邦特兰正式宣布李岚手底下的武装,为[***]武装,并且希望得到国际的广泛帮助。不过,作为一个不被承认的国家,基本上没有人对其有响应。哪怕是出兵方面很勤劳了埃塞俄比亚,在国际上也十分的沉默,自然更别说美国等北约国家了。
因为他们都是公开支持索马里正式政斧,根本不可能去公开声援一个不被他们承认的国家。当然,一些暗地里的帮助还是少不了的。
而李岚[***]武装的名头,这回算是着实了。以往阿威尔那是名义不足,现在邦特兰站出来,就算他的地位不被广泛承认,但好歹也算是一个国家,说出来的话,也比阿威尔有分量多了。
当然,李岚对此并没有丝毫的在意,管他什么名头,只有能够反战下去,早晚他掌握的政斧,才是整个索马里真正的合法政斧。不管是教派武装,还是被赶出摩加迪沙的索马里政斧,都要通通靠边站。
不过,坐上一个[***]军的名头,李岚也不是一个“战友”都没有。在短短的一天内,他就收到了不少电报,有青年军和合作意向,也有教派组织的联合文书。
对此,李岚只是很礼貌的拒绝,他可没有打算和这些势力来往,特别是名声极差的青年军,他就更不可能和他们搞在一起了。
拿下博萨索之后,李岚现在要开始进行第二步的战略布局,三天的时间拿下博萨索,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转圜时间和空间。而阿威尔躲入意大利大使馆,李岚也没有在意,只是以动荡和保护的名义,派出一个排的士兵,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名义,监视着意大利大使馆。监视着不要让阿威尔离开博萨索,其他一切随便。
因为现在阿威尔已经让李岚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了,等把一切的麻烦都决解了,再来处理他也不晚。
现在,邦特兰和埃塞俄比亚的动作,才是李岚最为关心的,也是最值得他去注意的。要不是因为现在兵力不如,李岚还想一口气吃掉邦特兰,为了避免兵力太过于分散,这种事情只是李岚想想而已。不过,李岚也准备了好几份应对计划,不管两个国家,什么时候出兵,规模如何,从哪个方向来,埃塞俄比亚的何时对他展开空袭,强度如何,他都有足够的准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