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叹气:“再等几天,若是还没来,差遣人去那边看一下。从这儿去范婶的县城要多久?”
莲嬷嬷回答:“不远,就在临县,如果是今儿早上出发,坐马车的话,到晚上就能到了。”
杨海燕惊讶:“这么近?”
莲嬷嬷道:“其,坐马车要赶一天的路,然算不上近了。”
杨海燕一,还真是,就是坐上半天的马车,都腰酸背痛的,是不舒服。“对了莲嬷嬷,铺子的事情怎么了?”
莲嬷嬷说这件事呢,前几天她和太太逛街,盘了铺子。那铺子原来的搬离云襄县,在是云襄县的生意不好做,所以这铺子太太就盘下了。只不过呢,这铺子是卖女子配饰的,店内还有不少的存货,所以一时之间,铺子盘出了,可这些东西没卖掉,那就亏本了。
于是呢,太太便教了铺子板一个法子,比如买一送一什么的。留在手里是压货,自然不如卖出去的好。
莲嬷嬷:“今儿一大早,那掌柜的便来了,说明天可以把铺子交给我们了。太太,您盘下这个铺子真打算继续卖点心?卖您之前说过的那些薯条之类的?”
杨海燕着摇摇头:“没有,当时不过随口一说,我不打算做点心。”她五品诰命,每个月有六十银子的俸禄,还真不开点心铺了。
莲嬷嬷:“那您打算做什么生意?”
杨海燕道:“前头我们路过书院的时候,看见书院门口有多小摊子,我倒是觉得卖小吃的生意不错。不过,卖小吃的还得雇佣厨子,是麻烦。”要是,吃的东西万一出点问题,就麻烦了,所以,她不买吃的。
“太太……”正当杨海燕沉思的时候,余婶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太太,洪叔来了,说门口有一些几个村民来了,要见您。”
杨海燕一愣:“村民?”
余婶道:“是附近苗圃村的村民,之前军营里的粮食就是从苗圃村收购的。”
杨海燕一听,就明白了他们大概是来干嘛的。“请他们进来。”说着又起身,“莲嬷嬷,走,我们去看看。”
莲嬷嬷:“哎。太太,他们许是为了粮食来的,这不,六月了,年初种下的粮食又丰收了。”
杨海燕点点头。军营目前还没有找到账房,所以军营的银子还在她的手中,军营的粮食、蔬菜、肉,每个月都是她去定的,因为这个,杨海燕每个月总有几天非常的忙,因为军营有千名士兵,所以订购的数量大。好在一个月就几天,她和人打了招呼,卖每天会把新鲜的蔬菜和肉送到军营。
杨海燕倒是着,军营的账房必然是需要秦放信任的人,如果秦守业能接手账房,倒是好事情,她可以教秦守业怎么做账,虽然她不会专业的做账方式,但是自己制定了表格,按照表格做账,非常的方便,非常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