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估计在场考试的学子们,十个人里面,有九个半都会选择这种安全的答题方式。
但她张敏之绝对不行。
她很清楚,低调做人才不会被当做出头鸟,可是她更清楚,如果不高调,想要进入岳麓书院,恐怕很难。先不说书院内那盘根错杂的关系,单就能获得举荐的这一群新生身世背景,就足够难以应付了,在客栈的两日,她可是看得分明。
而她之所以有自信被录取,也不过仗着自己有才,因为现在的大明,很缺人才。
从当今陛下颁下旨意,让岳麓书院废弃只让世家子弟进学的旧制,多多招纳平民学子,但凡凭借真才实学进入岳麓书院的学子,均可获得奖励,甚至明确表示,最佳学子可进京参与殿前比试,胜利者可以向圣上提出要求,包括家人减刑。
这也是张敏之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降刑一等,父亲的死罪即可变成流放,虽然好不了多少,起码保住了性命,也为她争取到了时间,让她可以为他洗刷冤屈!
至于所谓的人才机制,跟她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一旦为父亲平反,她便会找机会退出众人的视线,诈死也好,隐居也罢,总之是绝对不再出现。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目前最紧要的,自然就是通过考试。
她慢慢拿起毛笔,只觉得重如泰山。
张敏之深吸一口气,写下自己的论点。
圈地一事,实为英宗皇帝之过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政者,当以民为先。正是因为英宗皇帝管理出了问题,对臣下监督失察,导致农民土地被地方上的当权阶级以种种理由兼并,农民失去土地,而大明却不像大宋一样,有充足的海外贸易来填补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才会导致大量的农民被迫成为了流民。
而英宗既然出台了流民开发荒地的政策,就应该始终如一,人人都知荒地开发之难,刀耕火种,还要精心伺候,如此几年,才勉强能产出粮食,却偏偏在见到两湖土地之肥美后,出尔反尔,纵使贵族侵吞,这才造成流民之祸。
唐太宗曾经说过,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英宗将百姓玩弄于鼓掌之间,因此才会遭受百姓的奋力反抗。试问这天下的流民,是否可以全部杀个干净?而朝廷朝令夕改,会在百姓中大大降低了信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