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族人在帝王陨建立了辉煌的建筑来纪念克雷丁大帝,包括数个巨大的雕像,并以此为中心向各个方向推广。但他们在推崇克雷丁大帝的同时,却又在努力淡化克雷丁大帝的军事功绩,转而讲述很多克雷丁大帝治理时期天下大治、官府清明、民众幸福的故事,核心是克雷丁大帝的平易亲民和励精图治而非勇武无敌。他们试图把克雷丁包装成一个满怀慈悲、以天下为怀、只在不得已的时候以武力镇恶祛邪的天神,而即使在使用武力的时候,心中也充满了同情和悲伤。
风入松进入云球后,在最初的时候频繁地使用仇恨这个词,因为那时主要面对的是克族人。后来,他慢慢地减少了这个词在自己的言辞中出现的频率,代之以拯救——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所谓的“水火”,在风入松的宣讲中,不是一个泛指的词,而是说具体的两方面:水是外界的灾难,火是内心的挣扎。
作为克雷丁大帝的转世,风入松说,他的任务是拯救世人。既免于外界的灾难,也免于内心的挣扎。要拯救的人不仅限于克族人,而是包含了所有对克雷丁大帝心怀崇拜的人,当然不包括那些邪恶的人、那些对克雷丁大帝不敬的人以及那些阻挡他去拯救世人的人。拯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终他将率领正义的军队清理天下的坏人。但即使现在还没来得及,即使现在还生活在黑暗中,人们只要在心中保持对克雷丁大帝的崇拜,就可以趋利避害。
在建造了巨大雕像的同时,随着克雷丁大帝各种故事的传播,无数小号的石头或者木头雕像也在广泛流传。据说把克雷丁大帝的雕像摆在堂屋里,每天抚摸就可以保佑全家的身心健康。还有很多人在手中把玩一个更小号的雕像,据说也有同样效果,用红箭木或者另一种更加名贵的金丝木制作的手雕最为流行,不过有点贵。实在买不起的话,粗糙而便宜的柳木或者杨木手雕也能将就,只是保佑的效果可能略微差些,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帝王陨官方从不承认雕像材质对于克雷丁神力的影响。
不过,雕像产地对于克雷丁神力确实有影响,这一点帝王陨官方是承认的。无论什么材质,材质本身来自哪里,所有雕像的制作都必须在帝王陨完成。帝王陨是克雷丁大帝升天的圣地,那里的天空弥漫着克雷丁大帝最后的气息,只有在那里制作的雕像才有无限神力,这很容易理解。这些手雕在手中握久了会变得异常光滑,手感很舒适,如果离手,反而会让手感到有点不舒服,皮肤有些发痒,这成为克雷丁大帝神力的一种体现。
雕像制作为帝王陨这块贫瘠的根据地带来了很多收入。不过风入松也很头疼,在他能够统治的地区之外,各地已经出现一些假冒品,号称产地在帝王陨,而实际上就在隔壁村。对此,风入松暂时还没什么好办法。
只是吊儿郎当地在手中拿一个手雕,或者歪七扭八地在桌上放着一个座雕,显然诚意是不够的。要让全家人身心健康,有效的前提是全家人心中未曾出现过对克雷丁大帝的不敬,比如厌烦或者怀疑。这导致当有些人家出现疾病或者困难的时候,孩子们就成了挨揍的倒霉鬼。因为大人们确信,只有孩子们心中才会出现那些肮脏龌龊的念头。
除了军队和雕像,在风入松的日常中,如何平衡“仇恨”和“拯救”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成了主要工作之一。这两个概念也确实在融合,克雷丁大帝的形象逐渐从一个勇武的帝王转换成了一个无所不能而又悲悯无边的神祇。这从雕像的形象变化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圆润丰满而又不失威严。当然在那个时代,反正也没人知道克雷丁大帝究竟长什么样子,怎么制作都行。不过任为是在电球中见过克雷丁大帝的,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任为觉得所有雕像没有一个像他本人的,而且,那些口口传说的克雷丁故事也大都从来没有发生过。
风入松的另一个主要工作,是如何淡化克族人的血统来源,而更强调人们对于克雷丁大帝的崇拜以及对于克族人思想和生活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对于他的领导的认同。在持续努力下,克族人已经不再限于那些克雷丁大帝卫士的后代,逐渐成为以帝王陨为中心,包含山地盟、龙水关、南风谷甚至大平原西部地区的一种风尚。
任为对风入松有印象,他曾经见过风入松。这个人身材高大,神情严肃,一丝不苟,整个身板像一把尺子一样笔直。从某种角度看,他和克雷丁大帝真有很多神似之处,比那些雕像相似得多。
在乌骨森林、肯兹尔和南通原,乌斯里的科学和民主则欣欣向荣。本来在穿越计划中,传播的思想应该以宗教为主,大家认为那更容易传播,但显然乌斯里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也不能说乌斯里完全背离了穿越计划的思路,因为他把自己的组织叫作科学民主教,并自任教主。在云球的时候,任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图图没有提起过,或者那时这个教派还没有正式成立。而现在任为知道了,却一时没搞明白乌斯里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观看了更多历史影像之后,任为才逐渐明白,科学和民主只是乌斯里的外衣。只有作为云球人上帝的地球人才能了解乌斯里,而云球人万万不可能窥得全貌。
在科学民主教中,乌斯里建立了两个组织。
第一个组织叫作“科学讲经堂”。看起来是一个志愿者组织,没有任何成员接受任何工作报酬。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到处宣讲科学和民主的理念,之前在云球世界网站看到的那个伦考恩就是科学讲经堂的头目。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他们创造了云球上第一份报纸,叫作《科学民主之神》,免费分发给尽量多的民众作为现场演讲覆盖面有限的补充。这就很了不起了,将来在云球史书中,报纸甚至是媒体的首次出现,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发明者的伦考恩,也一定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人物——其实,是乌斯里出了这主意。
鉴于云球上通常用于书写的藤皮树叶纸和乌虫墨都非常昂贵,竹片或者云蚕丝织品之类的就更加不用说了,都不适合大规模分发,所以科学讲经堂采用了另一种方法,用一种叫作赤梨的水果捣成汁写在瑟瑟斯树的树叶上并用细细的蕃丝绳绑成一卷,这样做的成本很低。无论是不能吃的赤梨、叶片巨大的瑟瑟斯树叶,还是广泛种植的蕃丝,价格都相当便宜。不过,其他云球人从来不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瑟瑟斯树叶过不了半个月就会因干燥而变得酥脆,非常容易碎掉。其实早在瑟瑟斯树叶酥脆之前,赤梨汁那本就暧昧的红色就已经暗淡得无法看清楚了。任为本来以为这是乌斯里的无奈之举,但张琦告诉任为,乌斯里进去之前就研究了这些东西。这都是乌斯里特意选择的,其实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可乌斯里说,胡说八道当然不能留下证据,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
科学讲经堂通过现场演讲和报纸分发,鼓动和要求民众按照某个方向考虑问题,并把这个方向称之为科学或者民主。事实证明,科学多数时候不太管用,主要是不好理解,又不利于宣泄情绪。而民主则有用得多,因为简明易懂,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们因为担心发现自己无能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科学还是展现了一定价值,科学讲经堂内部就经常非常科学地进行讨论,类似地球上的头脑风暴,找到了各种奇怪而又难以辩驳的逻辑,把民众面临的具体问题逐一和民主搞上了很有意思的某种关联,甚至就连洪水和旱灾如何和民主进行关联也被找到了说得通的说法。其实对于很多事,作为地球人的乌斯里显然知道那个并不复杂的科学答案,但看起来他很乐意选择更加充满力量的民主答案。
第二个组织叫作“民主传教会”,同样是一个志愿者组织,任何成员都不接受任何工作报酬。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面临各种困难的普通人,穷人,生病的人,以及遭受各种不公的人。民主传教会提供的任何帮助都分文不取,只是需要受助的人们认同科学和民主的理念并且订阅《科学民主之神》——这本来就是正确的,不是吗?不能算作是代价。
民主传教会很耐心地给人讲解《科学民主之神》,但也会威胁一些很难说服的人,甚至有时候会干掉这些人。不过,《科学民主之神》会公布这些人淫乱、盗窃、贪吃或者制造噪音等罪名。大家都相信,无论如何,民主传教会是为了大家的福祉,并且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要知道,为了帮助民众所花费的精力还在其次,关键是这些挺身而出的人,杀掉那么多坏人,一方面需要无比的勇气,另一方面还要忍受着自己无比善良柔软的内心的折磨,甚至会得上各种心理疾病,这种牺牲就太不容易了。
民主传教会是科学民主之神最忠诚的仆人,每天都会念叨科学和民主,还会认真帮助民众学会如何用正确发音进行念叨。有些词原先在乌辛瑞玛并不是常用词,甚至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民主传教会的帮助很重要。经常有人为民主传教会的虔诚和善行而感激涕零。不能不说,乌斯里很成功,他当初的准备一定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