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黑洞食物链以外,云狱星系还包括了位置经过精密计算的小行星带,这是为了解决云狱星表面大气层和水系的热交换问题。
云狱星的公转轨道位于云狱黑洞的宜居带,温度应该是宜居的。可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具体落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云狱星一边总是晒着它的太阳,沐浴在永恒的阳光中,地球所称之为白半球或者南方;而另一边却总是没有太阳,禁锢在无边的黑暗中,地球所称之为黑半球或者北方。白半球的中心地带极其炎热,被称之为热极。这里虽然不足以让水沸腾,但就算是最喜欢桑拿的人,恐怕也只能待一小会儿;黑半球的中心地带则极其寒冷,被称为冷极。这里并不适合芬兰浴,因为任何液体都会凝结为亘古不化的寒冰,是真正的永冬之地。所以,真正的宜居带只有白半球和黑半球交接的那一圈,白半球的部分宽一点,黑半球的部分很窄。这一圈宜居带大部分永远处于黄昏之中,被称为黄昏带;另一部分则永远处于浅夜之中,被称为浅夜带。
黑白半球显然有巨大的温差。理论上,大气层和地面水系的对流可以将黑白半球的温差抹平,但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由于潮汐锁定的影响,大气和水系的对流和地球非常不同,热交换变得不可预测,特别是在南北方向。总的来讲,南北方向的热交换能力趋于弱化,风很小,水面也很平静。
云狱星的自转在一定程度上对热交换有所帮助,但因为自转方向和潮汐力方向垂直,所以这种帮助对于在南北方向上平衡黑白半球的温差无关紧要,只是在东西方向上进一步调和了温度本来就相当稳定的黄昏带和浅夜带。
陨石成为一个解决方案,在精心计算和设计过形状、质量、数量以及对大气层的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之后,陨石和陨石雨能够有效地扰动大气层以提升对流质量,在海洋中还能够引发热交换效率更高的海啸。提供陨石的小行星带成为云狱星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要避免成为云狱黑洞的食物,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总之,云狱星上又多了一个地球上基本看不到的奇特景观:天空经常落下陨石,甚至是陨石雨,当然没有过大的陨石,不会对整个星球造成致命问题,但其频繁程度也许接近于地球上某些干旱地区降雨的频繁程度,这已经非常可怕了。这种情况尤其会经常发生在冷热两极周边地区的海洋中。
同时,火山和地震也是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在云狱星上构造合适的地质板块,使得火山和地震经常发生。这事地球所有点经验,毕竟经历了云球演化的整个过程,还经历了建立伊甸园星的过程,大家对于地质板块还是相当熟悉的。火山能够显著提升周围地区的温度,而海底地震和落入海中的巨大陨石一样,能够引发热交换效率最高的大规模海啸。
地形也必须考虑,高落差使得水系可以奔腾咆哮从而带来热交换。同时,地形还涉及一个业务层面的考虑。
业务?业务?孙斐听到王陆杰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反应有点激烈。不过,本来就是业务需求驱动了整件事情,不是吗?
是的,业务。这个业务的考虑其实很自然:云狱星是监狱,那么,如何监管犯人呢?
王陆杰是这么说的:“具体如何监管,我们回头再说,这取决于客户。是的,孙斐,你不要听见客户就皱眉头瞪眼睛,这是现实问题。虽然不必很着急,但还是要未雨绸缪。我们应该想到,实际上云狱很可能完全无法监管。就算在云狱星上建造了建筑群,恐怕也很难派遣狱警进去。那么,仅靠建筑群就能拦住犯人吗?如果真是建筑群和狱警都有了,那对犯人来说,和在地球上坐牢还有什么区别?谁会愿意去云狱呢?不要小看这一点,吸引犯人自愿进入云狱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否则在法律角度、人道角度、舆论角度都会有很多障碍。云狱中的自由是一个基本要求,没有监狱,没有狱警。如果这样,是不是所有犯人都能在云狱星自由活动?我倒是无所谓,可有些情况下这不符合要求怎么办?有没有安全问题?看看现在世界各国的监狱,有那么多狱警,还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呢!好吧,即使不说这个,就说眼前的问题,你们那二十一个人。是的,我知道这事,也许我不该知道,先不谈这个。那些人能够和其他犯人就这样混在一起吗?不要说安全问题,还有保密问题呢!都不管了?这我可不知道行不行了。所以,应该在云狱星上形成一些天然屏障,利用地形搞出比监狱还难逾越的天然屏障。这不难吧,对不对?和黑洞星系的其他事情相比,这不就是随手的事吗?孤零零的美丽海岛,高耸雪山围绕的安静山谷,广袤沙漠包围的富饶绿洲,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制造出这样的地形,形成相对隔离的区域。最起码,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不同刑期的罪犯能够隔离,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没有观察盲区,一举一动都在监视当中,已经是最强的监管了!”孙斐这样回应。
孙斐说的没错,但王陆杰说的也对,安全毕竟是个大问题,保密也是问题。
王陆杰甚至曾经试图讨论,是否能够为犯人设计一个近身防御系统:防止他们受到别人的伤害或者其他意外伤害。不过这不用讨论,任为、张琦和沈彤彤等所有技术人员都认为,这从技术上行不通。整个云球系统的运作是由一个庞大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在操控,根本原则是自然科学原理而不是人工设定。也许可以讨论复制物体这样的事情,也可以进行部落清除这样的动作,但这些东西对操作系统来说,只是发生了一些意外,就像对手下了一步意料之外的棋,并非由系统主导,系统只是要去应对,一定会采用最科学的应对方法。观察盲区和鸡毛信之类,对系统更是没有任何意义,那只是影像系统和通讯系统的截取或者嵌入。意识场的绑定则压根儿和系统没关系,系统只管理到脑单元为止。总之,以前做的那些事情,对操作系统而言都是可接受的。近身防御系统则不然,这将彻底改变操作系统的行为方式。除非重写操作系统的科学内核,否则不可能实现。很容易想象得到,如果不是有这样的限制,之前穿越计划中派遣队员的安全问题也就没有那么伤脑筋了。
不过,近身防御系统虽然不行,在地形上做些文章却还是可以的。最终,综合考虑地形落差的技术问题和隔离犯人的业务需求,云狱星的地形地貌非常有意思。总的来说非常荒凉,到处是难以想象的穷山恶水,通行非常困难,但同时却拥有着无数封闭的区域,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在计划中都美丽而富饶。
除了地形限制以外,犯人之间的互相伤害问题就只能取决于犯人们对全方位监控的态度了。这种监控可比任何监狱都严格得多。但凡犯人们对增加刑期有一点点顾忌,应该就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意外伤害同样没什么办法,疾病却没有关系,因为可以将病人的意识场解绑到地球中,甚至为他们更换空体。
罗思浩在加入地球所之后,很快就成了骨干成员。云狱计划的技术工作基本以他为核心在推进。
云狱星系的实体就这样逐步建立了,不过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生物圈的问题。虽然从伊甸园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云狱生物圈还是很不同的。
所有生物体必须适应潮汐力对身体的撕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哪些动物可以一直生活在白天而不会发疯?一直生活在黑夜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植物也有这个问题,光照的紊乱显然会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紊乱,必须找到或者制造某种植物——不,很多种植物,一个植物圈的植物——能够适应这种紊乱,这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