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军有黑气如牛形,或如马形,从气雾中下,渐渐入军,名曰天狗下食血,则军破。
晟遣降虏覘候雍閭,知其牙内屡有灾变,夜见赤虹。光照数百里,天狗陨,雨血三日,流星坠其营内,有声如雷。
天厌乱德,妖实人兴,或空裹时有大声,或行路共传鬼怪,或刳人肝以祠天狗,或自舍身以厌妖讹。
《协纪辨方书》
天狗者,月中凶神也。其日忌祷祀鬼神,祈求福愿。”每于月蚀,民间则云“天狗吃月亮”。
《太平御览》
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其下,凡有贼,天狗吠而护之,一堡无患。
《汉书·天文志》
天狗,状如大流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坠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锐见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
《锦里耆旧传》
五代前蜀永平二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时,天上忽震一声,有电光飞数丈,或明或潜灭,皆云天狗也,占其下杀万人。
《七修类稿》
元至正六年,司天台奏称:天狗星坠地,始于楚,终于吴,遍及于齐、赵诸地,但不及两广,当血食人间五千日也。时云南玉案山忽生小赤犬无数,群吠于野。占者曰:此天狗坠地,有大军覆境。
《白醉琐言》
万历十六年九月中旬天初明时,西南忽见有红白气如龙,亦如犬,长竞天,其光下扫地及拂人面,皆惊倒,良久方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