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宋人的诗中写道“三足告祥文上载”,但多记载于明朝,明朝叶原贺字孟原。
《永乐大典》
靈麖說爲御史池方平公作。葉孟原,聖王御極。神物應期。其來尚矣伏羲氏作。龍馬負圖而出河。黄帝肇興。白澤能言而垂訓。神羊觸奸。百兽率舞。載於唐虞之典。神龜出洛。麒麟在郊。紀於夏周之書。是皆帝王以和召和之應也。至于一言一政之善。亦能去猛虎。徙鰐魚。感應之理振古如斯。前原耶律楚材。通角端語而不黷武。尤爲明驗。夫天生神物。聖人則之。不過著靈於當代。未有若蒼梧靈麖箸靈於歷代也且獸之狀。如黄羊三足類蟾蜍。郡有體咎。輙先呌嘯以示告诫。古今應驗毫髮不差。志載之詳。昭然可考。辛亥春沗膺。
上命。僉廣西憲。分巡其北。三月壬寅。夜漏三鼓鳴。癸卯二鼓又鳴。意若告若訴者。其聲鳴鳴然。初若嬰孩啼。少馬若豺狼號。始聞不辯其何聲。後詢知其爲麖也。詰旦闔郡耆宿。相與謁公庭且拜且慶曰:“山靈麖不鳴者,凡二紀訐然其鳴,必有應驗。休止,則使車至。咎徵,則公文發。今連夕鳴,瑞嘉之徵。實按察善政有以召之也。”余謝之曰。“吾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未聞徵諸物。今不徵諸人而驗諸物。不亦謬乎。”衆語塞而退。越三日丙午。监察御史池公南巡至境。其應如響。心甚異之。嗟夫。一元之氣流行兩間。人與物本無以異。而物徃徃得氣之先以兆帝王之禎祥。如經史所載是也。聖王有作。遂著一時之靈。以昭天地之和耳。然皆不若火山靈麖。自漢至今。上下千百年間。兆朕吉凶。愈乆而愈驗也。得非百粤山川精靈有以司之乎。仰今御史政令肅清以感之歟。蓋冥漠之妙。莫究端倪。何感應之機。
《山堂肆考》
説文麖大鹿一角牛尾梧州火山上有獸名靈麖而三足見則郡中有火災或使車将至則鳴故以靈名
《古今图书集成》
火山在府城南,隔江二里。山上有火,每三五夜一見,如野燒之狀。或言其下水中有寶珠,光燭於上。或言「南越王佗藏神劍於山阿,故深夜騰焰如火。」山有祥光亭。又山中產物名「靈麖」,有三足,郡中有災福,或使車將至則先鳴。
《粤西诗载》
寰宇記云火山府城南隔江山下水深無
極山上有火每三五夜一見如野燒或言其下水中有
寳珠光燭於上或言南越王尉佗藏神劍於此故騰焰
如火山有茘枝四月先熟吾閩稱火山茘枝本此又産
獸名靈麖生三足郡中有災福及使車將至則先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