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丹咳嗽一声,问道。
他的嗓音略带虚弱之感。
“是,大王。”
二人上前回道。
“乌氏倮胆大包天,趁大王分兵之机,刺杀于大王,微臣斗胆请命,将乌氏倮举族抄斩,首级宣于城门一月,以儆效尤。”
两列的臣子之中,走出一人,奏言道。
“臣等附议。”
又有一众臣子躬身附和。
见此,白贵点了点头,果然一切都在他的把握之中。
乌氏倮二次刺杀,这件事赵王不敢肯定是不是乌氏倮刺杀,群臣也不敢肯定。但乌氏倮这般好的替罪羊已经找到了,不管是赵王,还是群臣,都会希望乌氏倮顶上这个罪名。
交好秦国的人,绝不仅乌氏倮一人。赵国朝堂中,一半的赵臣都与秦国私底下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他们也怕赵王借题发挥,查抄到他们的头上。所以这波动荡,他们定会竭力将其缩小到一个范围。
不是乌氏倮做的,也得是乌氏倮做的……。
至于因此事是否冤枉了乌府?
秦赵之争,这种骑墙派胆敢左右下注,就得有被杀死的准备。乌氏倮在为秦国贩卖马匹的时候,早就在赵王丹心里判了死刑,后面的种种,都是为铲除乌家堡做准备,而乌氏倮亦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局,只不过乌氏倮没想到的是,赵王下手这般快,也这般狠辣。
“乌府之人待议。”
赵王起身,虚弱的摆了摆手,“如今第二次刺客刺杀之事尚未查明,是否是乌氏倮所作,还是未知之事,待水落石出之后,再行判决也不迟。”
乌氏倮一日不死,一日就是悬在赵国群臣头上的一柄刀。他想要处死哪个臣子,只需让乌氏倮指认便是。这么好用的棋子,他可不肯早早的就将其闲置。其外,乌氏倮财富可不仅乌家堡那一点,还能再次搜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