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不拙望向夜空,大承江山如同墨染,这黑夜就如同朝堂般,不允许有任何异端。
徐不拙忽觉得那颗赤星跟自己很像,都是不容于这世界的孤独存在,他叹了口气。
“不拙便不容么,可我……不愿拙。”
“说的好。”
一道沧桑沙哑的声音传来,徐不拙转头一看,这茶摊角落中,居然还坐着一人。
此人面容衰老,但双眸极其清澈,深邃,如一汪幽潭,反射着一点微弱的烛光。
烛光?徐不拙往那老者身前看去,只见方桌上摆着一尊烛台,烛台上立着一根玉烛。
何时点起的烛光?徐不拙确定,他来时,此处并无人影。
看到玉烛,徐不拙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自己见过此物。
徐不拙摇头,自嘲道:“说得再好又有何用,终究人力有时穷。”
“你的能力不止于此。”老者道:“你可知,为何那些尸位素餐才疏学浅之辈,却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让你寸步难行?”
“你认识我?”徐不拙皱眉,“敢问老丈是?”
老者不答,而是指着方桌上玉烛道:“徐不拙,你可认识此物?”
“不认识。”徐不拙摇头。
“你再看看。”
徐不拙不知他何意,便走近前去,越临近,那玉烛竟让他有宿命相连之感,他忍不住伸手将其取下,握在手中,却发现这玉烛没有烛芯,烛体亦是真如玉质那样坚硬,触之却似血肉般温暖。
那微弱的烛光在玉烛顶端静静燃烧,十分神秘。
徐不拙忽而想起年幼时父亲曾说,他生具异象,从娘胎里出来时口衔玉烛,却被一过路的老者用二两白银收走。
此事一时被乡里传为奇谈,不过而后不了了之,皆以为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