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960年4月15日
皇榜上张贴着让百姓出城祈福的告示。百姓看的莫名其妙,因为不是皇帝的圣旨,自然没有玉玺印章,只有顺天府加盖了顺天府印。
听话的百姓开始陆续出城,可是还有很多百姓在生计和听从顺天府命令间徘徊犹豫。
百姓懵了的同时,百官也懵了,百姓需要去祈福,那官员要不要去呢?不少官员跑到顺天府打听消息,顺天府伊听从付丞相的话,一概回答要去,大夏开年不顺,希望大家都去祈福,听话的官员又走了一批,不听话的留了下来。
而那些能看的懂这纸政令的权贵之家,都各自有各自的打算,想争从龙之功的,打死也不走。而那些中立之家带着贵重物品拖着一家老小,下乡的下乡,走亲戚的走亲戚,都想火速离开上渊。可还有一部分人因为责任而无法离开,比如付丞相、顺天府伊、荣王、宣王、这些身负重责的朝臣们为了尽忠而留守上渊。
战熙听到出城令时不由感叹付丞相真是为国为民的好丞相。在外部兵力环绕,城内民心不稳之时,付丞相果断的做出了保护百姓的决定。
战熙不清楚这是付丞相个人的决定,还是和众大臣商议后的决定,但是战熙明白了,这是一场三位皇子间的争夺,大夏的中立朝臣们,就像付丞相决定的这样都要出城去避难了。
战熙觉得这样很好,最大程度的减少伤亡,争取把上渊城空置出来,在未知危险的情况下,尽快让人员疏散,付丞相真的是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
战熙也准备带着北王府所有的人,转移出城,可是转念一想,隔壁的秦太子,对面的西疆皇子、楚太子们,他们要怎么办呢?
战熙决定去一趟付丞相府。
战熙坐上北王府的黑马车,路过中荣街,当看到中荣街上不少商铺已经关门,还有很多百姓背着包袱默默离开时,战熙很庆幸自己早早的处理掉了北王府的珠宝铺子,要是到今日才做处理,那情况就会很艰难了。
槐裕先生应该早就到达了大夏帝国东边的遂州,接下来战熙相信槐裕先生会妥善处理好的。槐裕先生可以在京都独立管理五家珠宝铺子,到了遂州肯定也没有问题的,而且遂州会非常安全,目前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京都上渊城。
战熙开着窗帘,一路上查看着民情,当看到百姓背着包袱移动时,战熙非常庆幸老百姓都非常配合,这样她就安心多了。
到达了付丞相府,管家领着战熙进入了内堂,付丞相热情的招待了战熙。
战熙面带微笑,声音清脆的道:“付丞相,你为上渊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付丞相认真的道:“尽臣所能,为大夏做点事情,臣应该的,臣只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安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间。”
“丞相无需谦虚,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我来的路上看到百姓都纷纷离开上渊城,相信他们很快可以再次回家。付丞相,我有一事,想请付丞相帮忙。”
付丞相恭敬的道:“熙郡主,请说。”
战熙声音严肃的道:“付丞相,你为百姓考虑的很周全,让他们离开,我看到还有不少官员也拖家带口的离开了上渊,可是付丞相,你遗漏了一些人,京都上渊还住着各国的质子,他们不能出上渊城,这条政令就对他们无效了。可是他们留在这里会很危险,谁都不知道乱起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丞相,你要想点办法,安置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