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堤坝修得不错。”袁昂笑道,看着长堤如巨龙般蜿蜒,“这是下了功夫的。”
“您老是行家,”廖湘汀笑道,看看正与袁疏影热聊的岳文,“是我们一个年轻的干部主持修的,现在在我身边工作。”
“嗯,小伙子不错,”袁昂也看看岳文,“干部就得踏踏实实地的,走,去大集看看。”
…………………………………
…………………………………
排列有序的摊位,琳琅满目的货物,此起彼伏的吆喝,摩肩接踵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
通过新大集2号门进入由水泥厂改建的农贸市场内部,站在二楼上俯瞰商户,场面十分壮观。
数百个摊位按照功能分区绵延向远处,琳琅的商品数不胜数。
“湘汀,不容易!”袁昂边走边道,“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来说,搬迁体现了决策者的城市管理智慧,是城市建设升级的必然过程。大集搬迁这一个月,能这么红火,可以说是搬迁成功了。”
廖湘汀紧随其后,“袁省长,周疃大集市场还没有牌子,还得请您一幅墨宝!”
袁昂笑了,“你们不嫌我的字丑,我就写,看着不好,你们再摘下来。”
谭文正笑道,“您是省书法家协会的主席,您的字,当年在开发区就求不到,现在更是一字千金!”
宣纸早已铺开,墨汁早已备好,袁昂屏气凝神,挥毫泼墨,顷刻,“周疃大集市场”六个大字就跃然纸上。
一众领导纷纷叫好,廖湘汀笑道,“老领导,今天开市,还得您来宣布。”
一号门前已经搭好台子,行政处的人提前三天就已过来忙活。
但袁昂虽老,却熟谙世事,题字可以,但讲话却坚持不讲。
他不讲,廖湘汀等领导也不好讲。
“那就请为周疃大集付出最多的干部、商户代表上来讲话。”廖湘汀马上想到了折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