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雁和苏筝的进度,超出了陈运飞的意料。
但久久之,他也习惯了。
以后有什么任务,也不给他们定最后日期,反正两个人都会提前以非人类的速度做完的。
他们也了为数不多,在大一刚结束就接触项目核心的人,且总能提出一些很有想法的实验思路。
周廊教授因为六月大会的事情,忙得很,很久没来实验室,但他却依然定期在看陈运飞的邮件汇报。
果然,他的眼光没问题!
因为两个人的加入,实验室的压力小了,进度却快了!这原本应该是骨干人员才能给的实验效果,却在两个生身上出现。
这也是为数不多让他感欣慰的消息——
因为大会过后,争论还在继续。
无论是磁轨还是轮轨,两边的人都各退了一步,想用一个实际的工程,先来证明自己。
他们之所以退步,是在过的数年内,在他们这些建设派之外,还有另一种音——缓建。
缓建,不是不建,是推迟延后。
但从五年前的技术论证开始,周廊就坚定地认为,京沪线的改建刻不容缓。
和磁轨派的老对手争论了这么久,他也有些理解那些缓建的音了。
因为在他们轮轨派看来,磁轨才是应该缓建迟建的!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现在的华国,铁轨弃之不顾,直奔磁轨。
缓建派看他们轮轨派,想来也是这样。
他给陈运飞发了个邮件,告诉他好好准备这次的公开课,他会在九月底学校。
九月的最后几天,对于牵引力实验室来说,压力不小。
锦城交大本来就有不少交通行业的专家教授,他们都有各自的经历和学识,属于华国交通行业的顶尖人物,虽然公开课是面向大四的学生,但在专家的旁听下,负责讲课的研究生们压力也不小。
谢雁和苏筝负责给陈运飞做课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