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焊接,真不用螺栓?”
方斯闻以为她原本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要挑战这么高的难度,“不用螺栓,的确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同时,还能节省四百多万的相关费用,但是焊接……”
苏擎接过话题,“全焊接,人工不可能做到。你提出来使用的钢材料5355n,已经远超一般钢拱所用的钢材,本身就很难处理,但拱肋对焊缝隙偏差不能超过五毫米。”
“不止这个,”
方斯闻说,“钢板的厚度最薄只有六毫米,即便是工人能做到,十个我也跟不上施工时要求的计算量。”
修桥的时候,越是大跨径的钢拱,结构受力变化越大,在将桥延伸出去的过程中,情况随时可能会生变化,因此,需要工程师们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计算和调整。
“通过上个月收集到的数据来看,”
谢雁用信息收集系统,收集了全华国各地的工厂工人焊接方面的相关数据,她得出的结论是,“全焊接的确很难,但我相信以华国现在的焊接能力,可以克服困难,做到误差不超过两毫米的焊接,保证弧桥的完整流畅。”
“至于计算问题,别忘了,还有计算机。”
谢雁拿出了另一套方案,这套方案和桥梁设计不同,是软件设计,“需要花一段时间,对计算理论进更新和整理,只要理论问题解决,就可以开一套计算软件,以跟上我们方案的需求。”
这个时代,计算机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苏擎虽然见过,也听说过国外会有相应的工程软件,但华国还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计算钢拱拱桥的计算机软件。
“他们说这是个未来的方案,”
苏擎数了数,“吊桥索塔,计算软件……还有什么,是你替未来的沪城想的?”
“那可多了,”
谢雁把另一叠资料扔给他,“自己回去看。”
“脾气越来越大,”
苏擎翻开软件设计方案。
“至少现在我们学校的实验室,还有林爷爷的市政设计院,都有能力开这个软件,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难,只是需要时间。”
后来的林铸江看见这个方案,以及方案上干孙女“替自己”安排的工作,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