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败了,那就是一次异想天开的幻想,并且,没有一个人能够承担失败的代价。
第一个说话的,是林铸江。
“空间结构性稳定论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只是理论上成立,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并没有人证明能成功。”
谢雁回答,“没错,但任何创新的工程,都是先从理论开始的。”
她相信林铸江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理论,刚才的方案介绍,她也简单论述了相关理论,因此,谢雁没有进行过多的复述。
“按照你的阐述,修改桥塔的塔型,改变斜拉面——这对拉索的要求很高,你应该知道,在一年前,斜拉桥的专用拉索技术还只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里。”
“但首座沪江跨江大桥的拉索,是华国人自己生产的,不是吗?而且,用的时间非常短!”
谢雁继续道,“我们已经联系过用进口钢丝和聚乙烯材料自己‘编索’的科研人员,的确,这样的桥梁结构大挑战,需要拉索也进行技术突破——拉索生产工厂这几天正在进行实结构加载实验。”
“只要实验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能有能力生产符合方案要求的拉索,这种直接锚定在混凝土塔柱上的拉索可以保证桥塔的稳固,而不会产生裂缝!”
林铸江深深看了她一眼。
台上的女孩只有十五岁,但她的每句话,都说的清晰有力,没有半点犹豫和害怕。
提问结束,评委们开始分。
下面也议论起来。
苏擎抓住方斯闻的臂,“完了完了,提问的是林铸江!还有这么多问题,小孩一会下来要是抱着我哭怎么办?”
方斯闻把他的拍开,“我觉得你想的可能有点多。”
谢雁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抱着人哭的类型,反而苏擎更有可能。
想到这里,他自觉离苏擎又远了一点。
宋修竹的组员们也在讨论。
“没想到她会提出这样的方案。”
“如果我们也选桥梁,在这个方案面前恐怕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