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福随着文武百官磕磕绊绊行礼结束后,朱元璋直接起身站起,走至群臣之前。
朱大福站在群臣的最前面,朱元璋走至群臣之前,等于就站在了朱大福身边。
这次,朱元璋虽至朱大福身边,却并未再给朱大福一个多余的眼神。
朱大福却是时不时撇着朱元璋,心中除了怨怪他骗了自己那么长时间之外,也在考虑朱元璋为何要瞒着身份与他相识,又为何一再给的他开绿灯提拔他。
若不能搞清楚为何会有无缘无故的好,那永远都跳不出成为棋子的命运。
正当朱大福还为这个事情绞尽脑汁的时候,朱元璋却是开口了,道:“算算时间,咱大儿离开咱也有五年时间了,咱大儿于上忠孝于咱,于下宽仁,体恤臣下,于兄弟妻儿爱护有加,咱大儿乃天下最好的儿子,最好的父亲,最好的兄长,也是最好的太子,倘若咱大儿能活到咱这个岁数,必将是我大明的盛世之君,可惜天不假年,咱大儿早早离咱而去。”
朱元璋倾尽心血培养朱标,把朱标培养的确足够优秀,的确也堪当史上最优秀的太子。
在场的这些文武百官,大部分人都直接或间接受过朱标的恩惠,对朱元璋所言,他们自也很是赞同。
不过未等他们表示伤感,朱元璋话锋一转又直接道:“好在咱大儿把最好的儿子留给了咱。”
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不知实情之人自不是其中深意。
尤其是朱大福,他直到现在还以为朱元璋所说这话指的是朱允熥呢。
因为此他还想着,朱元璋之所以这般提拔他是为了让他辅佐朱允熥。
就在大部分朝臣一头雾水的时候,朱元璋已抬了抬手示意高良俊开始旨意了。
开始是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后则就是一大段对朱标夸奖,到最后峰回路转说正因为朱标的仁德,才使得朱标一早夭的儿子能够在超度的时候死而复生,虽自幼长于民间,但品行才能什么的丝毫与朱标不相上下。
这旨意很长,高良俊不算浑厚的声音,抑扬顿挫一字一句宣读着,后面文武百官是否能听到不知道,反正朱大福站在前面听得倒是一清二楚。
只是,他听这旨意好像有些不对劲,说了这么半天压根没提册立储君之事,好像是什么认亲大会似的。
而且,他怎么还感觉高良俊口中所说这夭折的孩子与他这么像呢。
朱大福满腹疑问,隐约还能听到后面的窃窃私语议论之声。
也许是因说话的人太多管不过来了,也许是锦衣卫,都察院和鸿胪寺的官员也在诧异中。
总之虽有窃窃私语,却不见那些人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