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完此事后,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散去,严肃了不少,沉声道:“另外,通知在京所有有品级的官员后日全都到场参加朝会,咱大孙认祖归宗见证的人越多越好,之后安排翰林院拟旨传召天下。”
朱大福毕竟是长于民间,声势搞得越大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认可。
朱元璋严肃了,高良俊更不敢怠慢了,对朱元璋的吩咐一一应道。
紧接着,朱元璋又做了第三次吩咐,道:“明天晚上把朱楩等几个王爷给咱喊来,让他们也有个准备。”
朱楩几个小王爷与朱大福相识时间也不短了,虽嬉戏打闹,相处的很好,但他们却并不知晓朱大福是他们的侄子。
若不提前与他们打个招呼的话,早朝上再宣读了朱大福的身份后,他们几个势必是要与其他朝臣一样大吃一惊,加入到对此事的一轮当中的,决然不会考虑当下这种情况,朱大福所需的是他们的支持。
能支持朱大福的除了他们这些王爷,剩下就是蓝玉和朱允熥了。
他们两个一直就知晓朱大福的身份,自也知道朱大福身份公布之后怎么做的。
之后,朱元璋直接说及了下一个事情,道:“你去礼部带咱口谕,让他们仔细准备咱大孙的认祖归宗礼仪,给咱大孙先把皇孙的衣服以及所有用度都准备停当。”
朱大福既认祖归宗了,那便是实实在在的皇孙,所有吃穿用度那都可按照皇家的标准来了。
高良俊害怕出现闪失,认真记录,仔细应答。
随之,朱元璋说到了最后一个问题,道:“后日早朝之后你找司礼监过来,何时册立储君有必要让他挑个日子来,对了,你去礼部的时候一并嘱咐了他们,让他们把储君册立之礼也一并安排妥当了。”
朱元璋也想好了,储君册立的确是不能再拖了,哪怕他大孙认祖归宗后的次日日子合适,也要安排在那日把这个储君册立了。
他也知道他那儿子中有觊觎储君之位的,早日立储也好让他们死心。
他现在身子还算硬朗,册立储君后凡有心怀不满者,他也还可帮他大孙镇住了场子。
这样的结果早就在高良俊的意料当中,对朱元璋的吩咐,高良俊也没有任何吃惊,淡然如水应道:“奴婢领旨。”
在最后,朱元璋又仔细考虑了是否有漏掉的之后,才打发着高良俊去做。
在高良俊办差的时候,朱元璋便回了东暖阁。
坐在东暖阁御案前,朱元璋抄着手,嘴上挂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