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近五十余人。
虽一再打压商贾的地位,但往商海中打拼的人一直都不曾减少。
朝廷有了海贸意思之后,那些豪族自行出海,稍微差一些的也纠结了几家准备组团出海,反正对海外的利润他们绝对不愿意放过的。
不管是他们自行出海,还是组团出海的,只要他们有这个意向,又有能力的,朱大福全都邀请到了。
至于那些有心思却没能力的,最后也只能是购买一些散股跟着喝口汤了。
到最后基本没什么人来的时候,朱大福也不再迎接了,直接出现在了会议室中。
会议室在布置的时候,就按请柬安排了座次的,进来只需瞧一眼就知道有谁没来了。
朱大福简单扫了几眼,所缺的倒都是一进京就去找各路神仙拜访的。
这些人或许是有两头抓的心思,但绝对不是本着真心与朱大福搞合作的。
在这些人位置上扫了一眼后,朱大福换了笑呵呵的脸色,直接在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了下来,道:“大家伙都思收到请柬的,在请柬上我便大致介绍了一些情况,在这里我再仔细说一下,之后咱们先吃了饭,等吃过饭后咱们再继续商讨,我也会给大家解释一下疑问。”
这些人即便来了,但朱大福依旧是存疑的,自不会在朱大福才开口后就对他附和的。
这个时候,若有谁对朱大福巴结太甚,等将来他们受了朱大福的骗,怕也没人愿意给他们说话了。
所以,为全自保,这个时候选择闭口不言那是最合适的选择。
毕竟是新的不能再新的东西,朱大福也没想过上来就被人所接纳。
这些人不主动开口,朱大福紧接着又道:“我知道各位既然有出海的心思必然对海外的情况有所掌握了,但海外情况实在变换太多,我虽不能保证次次能够平安返航,但我可以说我在这方面是掌握经验最多的,无论是我的商船还是我所组建的航海团队那都要优于各位的。”
这点上朱大福说的自信,但却也不容反驳,毕竟朱大福可是堂堂靖海将军,也正是因为朱大福扫清了海外的障碍,朝廷才对开海松了口。
从这一点儿来看,他们怕都得感谢朱大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