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即便是他不等朱元璋的应允,但也总不能你朱大福说设恩么就是什么吧?
气氛就这么僵持了,朱大福等着朱允炆回应,朱允炆则等着朱元璋的同意。
半晌过后,朱元璋终于应了下来,道:“一起去吧。”
他大孙都开口了,他难道能否了他大孙的面子吗?
朱元璋答应,朱允炆这才忙不迭的跟上,从另一方扶起朱元璋,道:“爷爷,慢些。”
对朱允炆的贴心,朱元璋也只限于没推开,把朱允炆当空气一般,依旧只与朱大福说这说那,除了不表露自己皇帝的身份,好像要把自己所知道的手事情朱大福似的。
好在朱大福学贯古今,不管朱元璋怎么说,他总能笑呵呵的附和上。
反倒是朱允炆,不仅是因朱元璋不与他说话,就是朱元璋所说的很多东西他都跟不上其思路。
如说以当今最火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来看,司马懿为何讷讷个取得天下?
这涵盖的很广,不仅仅要以三国时之时的局面来分析,还要上升到司马家为何能取代于曹家。
这得益于曹家,更与司马家数代人的努力脱不了干系。
泛泛而谈说过这些后,朱大福又道:“当天下以武德强悍便可成行,可若治天下可就不易了,自身方面文武兼修外,还得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来,晋惠帝司马衷以何不食肉粥提问大臣的白痴皇帝却硬生生被晋武帝司马炎立储为帝,朝中大权,天下公器皆掌于贾南风之首,女子为帝者有,女子掌权者更是不胜枚举,关键在贾南风自身无才无德,酿起八王之乱,若八王者有一精明强干者能定乱于手势必可恢复司马家的正统,可惜无人可担此重任,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不久五胡乱华,所以说来说去,要想手中基业长存,还得是搞好后代子孙的教育的。”
朱元璋若不是搞好了后代子孙的教育,就凭朱允炆那样大刀阔斧的削藩,晋时的八王之乱不是不会发生。
说到这,朱元璋称赞点头,瞥了眼朱元璋颇为自豪地道:“教育固然重要,但要看本身生的是否够好,够好的话自学成才也不是不见得的。”
就如朱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