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span朱大福麾下的兵丁主要练的是火器,总不能把火器的训练之法照搬到福宁卫的。
在自己不甚谦虚的事情上,朱大福还是很多谦虚的。
“游指挥使打过的大仗比我吃过的盐都多,应该是我与游指挥使请教还差不多。”
朱大福软硬皆施,该强硬的时候绝不会妥协,该恭维的时候也绝不吝啬。
朱大福身份上是王爷,但论起打仗的确没游勇的经验多。
朱大福能这么说,游勇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王爷,末将照实说,倭寇若真刀真枪与我大明兵丁相比,很难找出多少军中良将与他们抗衡,他们的倭刀的确存有优势,这是不可否认的。”
倭寇继承了唐朝的优点,在上面又加入自己的工艺。
光是论刀,不可否认,他们的确是占有优势。
再加之,凡是能千里迢迢跑到大明沿海作威作福,那本来就是经过何种层层淘汰所剩下的。
他们单兵能力强于大明那是肯定的。
“卑下一直在研究对抗倭寇的阵法,只是一直未能寻到制衡之法,另外倭寇常出没于海上,海战较之于大明要强,若与他们论海战,我们怕不是他们的对手。”
陆地上没有抗衡倭寇的阵法,论海战又没有倭寇有经验,这的确是所存有的实际问题。
朱大福笑而不语,游勇赶忙解释道:“王爷,末将并非灭自己的志气涨别人的威风,倭寇若来,末将定能提刀冲于最前,以一腔热血洗刷末将身上的屈辱。”
能考虑到这些,说明游勇也算尽职尽责了。
“你说的很对,我们相较于倭寇的确存有不少劣势,除却你说的这两点,还有一个,即便是铲除了活跃于海上的那些,用不了多久,便又从倭国涌出一批新的出来,他们能源源不断的来,我大明却要花费心血防御,至于开海禁那绝对是想都别想。”
只要有利可图,那些倭寇就永远消灭不干净。
朱大福考虑的比游勇还清楚,他明知弊端还要坚持平倭,那就说明已想好克制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