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福既有了这个穿越机会,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得失,也得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既能在明初解决了倭寇,何必再让倭寇横行大明海域数百年。
朱大福笑了笑,道:“老吴,你还真是慧眼如炬,没错,我是有这个想法,倭寇的打刀和野太刀习得我春秋战国之时刀剑的精髓酝酿出平面碎锻复体暗光花纹刃,在刀剑之上着实要较为我大明更占优势,而这个形似鸳鸯的阵法正好可克制他们的优势。
有朝一日时机成熟,这个鸳鸯阵法,就可把盘踞在我大明沿海的那些倭寇打的满地找牙,只要我大明足够强大,何必再以遣使之法与他们和谈。
他们若敢为非作歹,那就遣雄兵百万直接打到他们老巢去,只要我们能够完胜他们,他们也就只能纳表请和了。”
如此局面,朱元璋不是不想看到,但很多事情都有无奈。
看着朱大福的雄心壮志,再瞧瞧下面斗志昂扬的五万雄兵,朱元璋越发肯定这种局面虽不一定在他手中出现,但一定会在他大孙手里实现的。
朱元璋爽朗一笑,道:“想不到,你小子竟有如此野心,不错,这才是年轻后生该有的气象,与咱说说,你是如何在短短几日时间,把你手里这些兵训成这般模样的,要是可行的话,咱与皇帝老爷子说说,好让皇帝老爷子在全军之中推广。”
对这个事情,朱大福很矛盾,若朱元璋真借助此法强化了军中兵丁,那将来靖难之役岂不打的更艰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靖难之役持续时间久,最后苦的不过是百姓以及这个国家。
罢了,看情况吧,反正据靖难之役时间还久,说不准朱元璋最后选择的会是朱元璋。
更说不准,以他现在实力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他能抢先朱棣一步的。
不管怎么说,现如今来看,大明军队强大了那也不是个什么坏事。
朱大福开口道:“这也不难,这些兵丁之前日子不怎么好过,吃不饱,首先不能让他们饿肚子,要让他们能吃上肉,这可是草原上那些骑兵身体壮实的极大原因。
接下来就是培养兵丁的团结了,小以小旗为主,吃喝拉撒都在一块,培养他们的默契,也要让他们相互之间信任对方,信他们即便是冲着自己举起火铳也依旧不会对自己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