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到底能不能到先不说,他总得是先回家等等看的。
宫中,朱元璋刚回去,便把那道封朱大福为吴王的旨意拿了出来。
这个想法朱元璋一直都有,之前觉着这个封赏一出,他大孙的身份势必要引起人的怀疑,从而给他大孙带去麻烦。
现在见,即便不做封赏,他大孙的身份该被怀疑已经被怀疑了。
既如此,他何必让他以庶民身份被人欺辱。
朱元璋看了几遍旨意,这才递给了高良俊,道:“吩咐下去重新拟定朱大福的封赏,把他贡献全部加上,不得遗漏任何,并准朱大福加三个护卫,共计五万人。”
异性不王,这是很早就有的规矩。
朱大福也姓朱,但也不是皇家那个朱。
朱元璋这般封王明显不太合规矩。
不过,高良俊只负责给朱元璋跑腿,剩下的事情则就不该高良俊说了。
旨意拟定,还有王爷的衮服之类都要安排。
在朱元璋的叮嘱之下,这些东西全部准备完毕,到礼部宣旨的时候已是五六天之后了。
一日一大清早,朱大福刚在吃早饭,何先在与朱大福通报的功夫,便吩咐了下人洒扫庭除等着朝廷的旨意了。
朱大福换了衣服,收拾停当,没用多久,有个身着朱色官袍的人举着明黄色的卷轴抬脚走了进来。
“朕惟君天下者,必封建王国,使其子孙世世相传,以蕃屏帝室,然朱大福者,忠君体国,屡建奇功,不求封赏,品行上佳,古之少年少有者,又后无人恪儿而超越之,今朕特许其为吴王,食禄三千,带甲五万,异姓封王,特此一例,后世之君永不可效仿。”
吴王?朱大福蒙了。
老吴这是搞什么,给他五万兵也就罢了,怎还给了他个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