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福也没做搪塞,直接道:“这样吧,施先生的《水浒传》我依旧按一千字十两支付,这是多少字?”
罗贯中续写过《水浒传》,多少字自也清楚。
“五十六万。”
明末杨定见曾为《水浒传》作过序,那个版本一百二十回,有九十六万字。
现在这个版本七十回,五十六万字。
“那也就是五千六百两,不过,怕还得欠着。”
报纸卖的虽火,但距支付高额稿费着实远远不够。
罗贯中在意的也不是钱财,欠也便欠着吧,只要能刊登出来。
当即,两人便达成了合作。
小说是拿到了,但接下来如何做还是得考量一下的。
《水浒传》的文学价值毕竟也在那里摆着,且稿酬也不低。
如此两本重量级的小说只刊登在一份报纸上,涨价流失读者,不涨价又实在估不过来。
没办法,朱大福衡量一番,决定把现有几个板块的内容区分开。
一份为兴明小说期刊,每月发行三期,专门刊登小说。
一份为兴明时政日报,专门刊登天下奇闻异事,国家时政大事,每日一期。
一份为兴明科举周报,刊登优秀士子文章,包括已中举和还未中举的,旨在供参加科举的士子学习,七天一期。
所有的报纸均为两文,读者可根自己需求分别购买。
应天日报报馆。
经过五天的筛查,黄子澄跑了京师的大半个茶楼,接触了不少科举不得志,转行写小说的儒生。
通过人品,文章质量的考察,终于寻到了一本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