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天象属不务正业?
朝堂上还立着有棍嫌疑的兵部尚书,就不许兴宁伯有点业余爱好?何况,兴宁伯的师傅可是姚广孝!有他做师傅,还有什么不可能。
鞑靼内部-动-乱-不关大明的事?
谁敢这么说,不用孟驳斥,永乐帝会先伸出大脚,直接踹飞。
就这么认了?表示兴宁伯说得对?
憋屈啊!
明摆着是胡说八道,却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反驳。弹劾锦衣卫的御史互相看看,尚未提出的后半部分计划,明显要胎死腹中。
自己提出的理由,虽说更有事实依据,但在兴宁伯的“胡说八道”跟前,直接被比成了高大上脚下的矮穷挫。
关键是,兴宁伯先提鞑靼内乱,再提天子北巡,话里话外主张发兵草原,合了天子的心思,也符合勋贵武将甚至是部分文官的利益。
征讨安南,让许多人尝到了甜头。
土地粮食人口一步到位,广西云南接连开了互市,不起眼的凭祥县,更成为西南有名的商队集散地。不提武将,便是文臣,也有不少在购买土地和各种交易中得利。不出意外,起了战火的朝鲜将成为第二个安南。
如今,兴宁伯联系京城地动,以鞑靼汗位更迭为由,提议发兵草原,奉天殿中群臣,已有不少起了盘算。
比起可能在北疆获取的利益,锦衣卫的事,稍后再议?
朱棣高踞龙椅之上,将群臣的表情尽收眼底,看向的孟的目光愈发和蔼。
这个时候,只要有人出列附和孟的提议,永乐帝就能当场拍板,立刻下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却不是武将中的任何一个,而是户部尚书夏元吉。
“兴宁伯所言,臣附议!”
这个发展太出乎预料,朱棣也不免愣了一下。
很快,更让他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继续户部尚书之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先后出列,支持孟的提议。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没有表示支持,却也没出言反对,沉默就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