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K看书 > 其他类型 > 清和 > 第155章

第155章(3 / 6)

孟的奏疏上,提及夷人火炮可再加改进,不只能用于陆战,更可用于海上战船,永乐帝对此愈发重视。

郑和船队即将起航,临时加装火炮肯定是来不及了,干脆下令浙江等都司集合工匠熟手,建造船厂,大批制造海船。船造出来,火炮自然是想怎么装,就怎么装。

造船的经费不是问题,户部没有,直接从内库出。

造船的材料也不是问题,辽东和西南实行水土保护,不能随意伐木,完全可以向安南占城和暹罗等番邦购进。木头和绳子可以卖钱,竹子和铁矿石也能换得粮食,就算番邦的国王大臣不上钩,下边的土司头人和寨民也会主动和明朝交易。

不过是砍几棵树拉去卖掉,换些布帛粮食,国王管得着吗?

要治罪?土司头人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归化大明。成了大明的人,自然受大明军队保护,需要大明天子发下诏书才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番邦国王,自然更管不着了。

皇帝给钱,官员选才,再到各地购买材料,海运漕运一起繁荣,驿站也接连设置。在南北户部和工部联名上疏之后,各地船工役夫和驿丞驿卒的待遇都有所提升,但也提前出现了各种民间组织,例如漕帮。

从成立最初,漕帮就被锦衣卫各种摸底,已然完全透明化。有不断详化的《大明律》为基础,永乐朝的官员又比较给力,此时的漕帮和x社会相距较远,随着经济和漕运发展,越来越类似于维护船工役夫权利的工-会-组织。

对此,孟也只能摸摸下巴,四十五度角望向房梁,感叹一声,历史真奇妙。

依照皇令,浙江等地船厂造出的海船,除了官用,商贾也可以购买,获取的利润。朝廷占大头,地方占小头,督造海船的官员也可分得红利。

这是天子许可的,比私下里伸手要安全得多。

只不过,领到造船任务的浙江等地官员却有些挠头,天子不差钱,手笔自然大,初定制造海舟一千一百八十艘,就算钱和材料不是问题,需要的工匠都到哪里去找?

工匠找来了,杂役又该怎么办?

农户不可能,朝廷有了高产的粮种,大家都忙着种地,除了遭灾的流民,没人会到船厂里找工。强征?锦衣卫的驾帖会立刻上门。

匠户倒是有,可还是僧多粥少。

军户更是不要想。北边有鞑子,沿海有倭寇,西南还准备对安南用兵,除此之外,还要跟着船队下西洋,军汉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巴望着借此获得战功,各种摩拳擦掌。

随着待遇提升,军户,尤其是北边的军户,不再以从军为苦,想从贴户余丁中拨拉出人手,愈发的艰难。

领到造船任务的各地都司都在发愁。

这就像从天而降一个聚宝盆,哐当砸在自己面前,眼睁睁的看着,口水横流,就是够不着,闹心不闹心?

缺人的不只是沿海各府州县,北疆各地也陆续闹起了饥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上门为婿(神级狂婿)(宋齐程雪) 我妈是剑仙 洪荒:我穿越者身份曝光了! 侦探也会打网球 都市奇医 婚非婚 青丝华发不可追沈鸾 撞鬼就超神 身份证019 天机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