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K看书 > 其他类型 > 清和 > 第118章

第118章(4 / 8)

如此行事定然不符合明朝对外形象,郡王带头抢劫邻居更会被言官骂得狗血淋头的事,朱高煦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告诉老爹,只能在私底下进行汇报。

永乐帝夸奖过儿子之后,感叹,朕当初怎么没想到如此计策?

可见,有朱棣这样的邻居和上司,鞑靼和兀良哈果真是霉星高照,非同一般的悲催。

朱高煦向朱棣汇报完工,朱能等将领也传阅过被炸断的木头,又开始研究起点燃的火雷。

拳头大的空心铁球,填充火药,装上引信,竟然会有如此威力,当真是让人惊叹。

孟暂时未得皇帝宣召,干脆为在场众人做起了讲解员的工。

朱能,徐增寿提出是否能改变一下火雷的外形,便于携带和投掷,张辅则引申到了火炮实心铁球向开花弹转变的可能性。

“若以威武大将军,射-出此类火弹,其威力当可无匹。”

听到张辅的话,孟不免咂舌。再看朱能等人先是皱眉,随即恍然,进而跃跃欲试的表情,孟不自觉的挠头。

莫非,继永乐帝北巡逻,机营的出现也将提前?

以明朝的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组织一支“现代化”的热武器部队并非不可能。

毕竟,大明朝的皇帝可不会下令将军队中的火铳换成弓箭,还要悄悄的来,“勿使之觉”。能做出这样脑缺事的,出了半瓢,只有半瓢。

看着朱能张辅等人讨论的势头,孟很想提醒一句,有了火雷的启发,开花弹的制造应当不会太苦难。当下应该关注的,是火炮的攻坚。

没有稳定性强的炮膛,炮弹再犀利也是白搭。

为了弥补制铁工艺的不纯熟,也为了加强火炮的稳定性,明初的火炮大多都是矮敦胖,个顶个的憨厚壮实。哪怕是道衍组织地下-兵-工厂造出的虎蹲炮,在工艺上也比不上戚继光时代。

要想增加火器的威力,就要先加强火炮和火铳的稳定性。如此,改进炼铁工,加强锻造技术就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孟再次挠头。

他不是工科出身,脑子里的存货大多来自非学术渠道,很多还很不靠谱。这就像是知道历史的大致方向,却无法精准说出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一样。

所以,要想实现火器的技术革命,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上门为婿(神级狂婿)(宋齐程雪) 我妈是剑仙 洪荒:我穿越者身份曝光了! 侦探也会打网球 都市奇医 婚非婚 青丝华发不可追沈鸾 撞鬼就超神 身份证019 天机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