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之后,藩王也接连上表,同朱棣结盟的宁王和晋王更是言辞恳切。
燕王推辞不过,肃然道:“公等如此,孤便返回北平!”
众人面面相觑,这还不成?
到底梯子要架到多高,燕王殿下才肯下来?
能不能给个提示?
京城的文武闹得沸沸扬扬,藩王们也没闲着,有心人会发现,无论闹腾得多厉害,其中都没有沈瑄朱能的影子。
燕军中,只有房宽,邱福,何寿等人参与了上表,真正被朱棣视为心腹的将领自始至终保持沉默。
朱能奉命督造皇陵,沈瑄奉命捉拿出逃的奸臣,徐忠负责京城的安全保卫工,吴杰在攻打南京时中了流矢,卧床养伤,连兵权都交给了两个副将,很有韬光养晦的意思。
燕王早晚会继位,朝中文武架起的梯子也够高了,仍未点头,不过是时机未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四年都过来了,还需急在一时吗?
首先,建文帝必须妥善安葬。
其次,列入奸臣名单的必须尽快抓捕,哪怕逃出京城,也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再次,派人去北平接燕王妃和世子入京,顺便把道衍和尚也带来,朱棣还有很多事要同他商量。
坐在王帐中,朱棣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
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要冷静。
多年的愿望即将实现,皇位近在咫尺,只差最后一步,必须做到尽善尽美。例如给朱允炆修造的陵墓,外观一定要大气上档次,必须让世人知道,做叔叔的没有亏待侄子。
工程量很大,任务很艰巨,却难不倒朱能。
从沈瑄手下把孟借调过去,顺便要去了燕山后卫随军的匠户,按照设计好的图纸,以最快的速度开工。
按照严格标准,这纯粹就是个豆腐渣工程,百分百的样子货。
考虑到入住的很可能不是朱允炆本人,为缩短工期,在工程质量上放宽,多少也能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