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被临时命名为登莱援剿先遣军的队伍,共有四个大的朝人忠义军营头,外加一个小一点的东路重骑兵营头组成。
四个大的朝人忠义军营头,第一个就是安应昌这个忠义军都指挥使所领的营头。
安应昌的儿子安益信从瀛洲岛率部跟船回到旅顺口以后,杨振没有让他再回瀛洲岛,而是命他北上庄河堡,回归到了忠义军的序列之中。
这样一来,安应昌这个都指挥使亲领的忠义归明军中军营的力量就得了进一步的充实。
连带着镇江堡解围以后杨振准予安应昌收编的两个指挥的朝人青壮,安应昌亲领的中军营凑齐了五个指挥,达到了两千五百人的规模。
与此相应的是,忠义军左营柳林及其儿子柳之蔓从平壌城带出来的兵马,合计也有四个指挥共两千余人。
再加上沈器成、沈器周兄弟从平壤城带出来的兵马,也就是隶属沈氏兄弟的新编忠义归明军前后营六千多马步军,光是忠义归明军的人马,就已经差不多有一万两千人了。
当然了,如果加上归属林庆业指挥的忠义归明军右水营,那么整个忠义归明军的全部青壮人马,妥妥超过了一万五千人。
只不过进入中州追剿流寇,用不上林庆业的水军船队,所以杨振没有把忠义归明军的右水营加进去。
不过即便如此,也已经远远超过了方一藻、张若麒等人的预期。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崇祯皇帝前前后后只给了金海镇一万的饷额。
而且这一万的饷额,几乎没有一次是按时、足额输送到旅顺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要求杨振抽调一半兵马渡海南下加入剿贼战场,杨振能够拿出五千兵马来,他们就已经知足了。
等杨振向他们说明白安应昌所部、柳林所部以及沈器成所部兵马足有一万两千人时,他们当然是喜出望外。
唯一他们感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杨振向他们说的很明白,告诉他们这些兵马队伍并不是征东先遣军的主力,而是自愿投靠而来矢志抗虏的朝人军伍。
不过为了堵他们的嘴,杨振很快就把金海东路的一支重骑兵队伍,大约千余人,加入到了这支援剿先遣军里面。
所以最终整个派到关里参加围剿流寇作战的兵马,总数达到了一万三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