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前的情况之下,沈器远除了配合自己,除了跟自己进行更深的绑定之外,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包括死心塌地效忠清虏这一条路,他也已经走不通了。
虽然他积极响应了清虏伪帝黄台吉的剃发易服之令,貌似给黄台吉留下了还算不错的印象,但是只要他暗中保护柳林、林庆业等投明大臣家眷的事情暴露,他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他唯有继续跟自己合作,甚至唯有跟自己牢牢绑定在一起,他才有未来可言。
就这样,杨振派出了几路信使之后,一边思考着今后镇江堡周边的防务安排,一边等待着被他传唤的几个主要将领的到来。
而对杨振心中的隐忧毫不知情的镇江堡守城诸将,则因为从仇必勇那里了解了清虏伪帝黄台吉撤兵的原因,都知道镇江堡眼下已是稳如泰山,一时间军心士气更加大涨起来。
上上下下都是喜气洋洋的,干什么事情劲头都很足,什么打扫战场了,盘点缴获了,整修城防了,扩建仓储了,干得是热火朝天。
因为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现在镇江堡这边的仗打完了,接下来就该是论功行赏了。
而眼下,正是他们在杨振面前卖力表现自己的最后机会。
这个时候再不好好表现,再不趁着拿下了镇江堡城,打退了清虏围攻这样的机会往上进一步,下一个这样的机会谁知道在哪里呢。
包括投诚之后始终没有得到明确任命的宋国辅,也早早割掉了辫子,剃成了和尚头,日日奔走于仇震海、金玉奎、杨珅等人跟前,一边竭力效劳,一边请托这些人帮着向杨振递话。
从仇震海、杨珅那里,杨振也了解到,宋国辅以其所部兵马善用火炮,所以希望能够编入征东军的炮兵团营下面,成为一个继续使炮的营头。
但是对于这一点,杨振始终没有想好,尚未下定决心,所以也就迟迟没有召见他,没有对他作出明确的安排。
杨振之所以没有下定决心,不全是因为宋国辅及其所部人马尚未获得杨振完全的信任。
事实上,像石明雄、宋国辅这样反正归来的二鞑子,今后除了追随杨振之外,除了效力于杨振之外,他们已经没有其他什么出路可走了。
尤其是清虏那边,石明雄、宋国辅及其所部人马,已经完全没有回头路可走。
所以,至少在辽东清虏大后方的战场上,杨振并不担心他们会突然背叛自己,重回到清虏那一边去。
其实,眼下杨振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率军离开以后,镇江堡的城防以及附近地区的防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