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又各自坚持自己的思路,那还破什么案子,精力和时间全都消耗到争论和争吵上了。
再一个,下面配属的办案人员也都是精锐,他们也有着各自的想法和判断。
两个头头起了争执,一帮人里一些支持正职的想法,一些拥护副职的思路。
执行命令时必然无法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那可是灾难性的。
正是处于这样的担忧甚至是教训,副组长作为专案组中权利排名第二的人,就不能有太强的能力和个性。
他的职责,也不是对案情起到主动的推进作用。而是查缺补漏,在压力下队伍产生极短情绪,或是生出急功近利的想法时,能泼冷水踩刹车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防止自组长以下的所有人,为了破案而做出踩线或是越线,甚至不明智的行为。
比如围捕岛国上忍的那晚,刘毅呼叫增援。
现...场指挥收到消息后,马上试图调动临近的搜捕人员赶往事发地。
从现...场指挥的想法来说,这个命令肯定是没错的。
但换个思路,如果一旦是敌人在使用声东击西,或是牵扯战术呢?
按照现...场指挥的命令去执行,原本完备的包围圈,必然出现缺口或是薄弱环节。
敌人很可能抓住这一点,让整个围捕行动前功尽弃。
当然,你可以说刘毅的能力出众,他肯定不能认错人,也必然能拖住对手。
可从理智来讲,从来就不存在“肯定”好“必然”的事情。
相比于现...场指挥的命令,副组长的决定才是最为稳妥的。
当然,这种稳妥很可能是建立在牺牲掉刘毅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