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因为仅仅在擂台上杀了一个人,就会让自己心灵不安?
很简单,物伤其类而已。
也许柳生元和有时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但到底还没有高到太上忘情的地步,在自己的下意识中,他总还是认为自己是个人的。
而在他亲手斩下安赫尔*鲁伊斯头颅的那一刻,在他自己的潜意识深处,不知不觉的出现了一种带入感,潜意识认为,自己的头颅也有被人活生生斩下的那一天。
所谓将心比心、物伤其类就是如此了,人总会将类似的场景替代到自己的身上,假如一本,内容基本符合逻辑,又不至于太难看,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话。
就总有读者不知不觉在看书的过程中,将自己替换进书中,感受主角的喜怒哀乐和种种经历,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找到了自己心里扭曲的原因,柳生元和不惊反喜,这代表他在完善自己心灵的道路上,又有了一盏明灯,可以指引他前进一段距离。
所谓感同身受,所谓物伤其类,所谓将心比心,对人类来说,这其实都是很不错的东西,毕竟,只有彼此认同,才能带来这种换位式的感受,而人类社会其实就是建立在彼此认同的基础上。
但是,在柳生元和自我认定的道路上,这些东西的确是对他的心灵修行有害的。不是说他心灵修行的方向就是不认同自己是个人了,而是说,在他心灵的修行上,要将这种对社会和种族的认同,与个体的思辨分别开来。
就像是海中的一滴水,它既需要知道自己是水,但也需要明了自己与其他的水是不同的,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概念,这滴水才有可能成为智慧生物,或者说成精了。
这牵涉到一个自我认知的概念,假如会对他人的经历,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说明这个人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牢固,甚至说,他对‘我’这个概念和‘他人’这个概念,至少在潜意识中,是不能彻底的清晰定义的。
像是柳生元和这样的修行者,只有清晰的定义了‘我’,才能对自我产生明确的认知,而只有这种自我明确的认知,才是柳生元和对于自身全面掌握的出发点。
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指这种对于‘我’的定义圆满,不受任何外界环境干涉的境界。
当然,物质上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是一个笑话,毕竟刀砍也死、饿肚子也会死、连没有水喝都会死。
这里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乃是指的心灵上的完满无缺,不再为外部环境所动摇的一种境界而已。
即使是死,也不过是我自己的一种选择而已,并非被外界环境所左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