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愁涧,是《西游记》众多河流中非常特别的一条河。
并不是因为这条河里有多么厉害的妖怪,而是因为河水太过于清澈。
原著中说:
涓涓寒脉穿云过,湛湛清波映日红。
声摇夜雨闻幽谷,彩发朝霞眩太空。
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
流归万顷烟波去,鸥鹭相忘没钓逢。
鸦鹊从上面飞过,看到自己的影子,便认为是同群之鸟,投入河水中寻找同伴。因此只要从河面上飞过的鸟类,都会被淹死,就像莫名其妙的自杀一样,所以这里得名鹰愁涧,真的是涧如其名,是一条让老鹰都发愁的涧。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取经组的成员——小白龙。
小白龙,也就是后来的白龙马,他本来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他爹真狠,该说是壮士断腕,还是大义灭亲?)
不过看西游,其中的龙族地位确实是很低,蟠桃会上吃的东西就有龙肝凤髓猩唇,堂堂八大水系大总管的泾河龙王,也被一个罪名就斩立决。
如果说这个殿上明珠类似于古代皇帝赏赐给臣子的宝物,那不小心损坏了,还真的有可能会引来重大的责罚。
而西海龙王这么做,就可以理解为是壮士断腕,用小白龙一条命,来挽救整个西海的龙族,以免自己成为下次蟠桃宴上的珍馐。
于是,玉皇大帝将小白龙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下(比沙僧轻多了,沙僧不服)。
不过,小白龙被打完后,就准备真的斩立决了。
后来,因为南海观世菩萨出面,他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然而,无奈他不认识唐僧和孙悟空,误食唐僧的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把小白龙的项下明珠摘了,杨柳枝蘸出甘露,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