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回想图腾的种种细节,以及从石台缝隙里看到的那几条灵骨。
从灵骨的排列方式来看,它们确确实实能和图腾局部的一些纹路匹配起来。
石台内部,有极大几率存在一个和石山一模一样的法阵。
只不过相柳的力量太大,普通的图腾已经无法压制住它,所以大禹才用灵骨将图腾升级成一道镇邪阵。
嗯,应该是这样没错。
现在我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为石台中已出现残缺的法阵提供加持。
要是老左和梁厚载在这儿就好了,他们两个对上古巫术都研究得比较透,应该能轻松破解图腾中的玄机,但眼下我也只能靠自己了。
据我所知,在上古时代得巫术承袭过程中,巫咸早于伏羲,伏羲早于大禹,换言之大禹所用的巫术,应该是以伏羲八卦为基础的。
作为从古至今一脉相传的术法基础,八卦从被伏羲创立的那天开始,八个卦形就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变化。
至于卦意、卦象,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这东西的真正含义其实并不能用我们的语言去笼统地概括,每一道卦都容纳了万川易换、天地轮回的精髓,可意会,却无法言传。
所以不管是谁总结出的卦意、卦象,都对,但也都不全对。
越是这样的东西,就越是容易在历史的长河中存留下来,因为你只要多看它几眼,记住它大体的样子,就永远无法忘掉它。
无忘,正是世代延传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大禹所用的伏羲八卦,和空云道长手记中的伏羲八卦,原就是一模一样的东西。
诚然,我看不穿图腾中蕴藏的所有玄机,但我尝试着将八卦易理嵌套到图腾的构图中去,果然发现了一些门道。
仔细回想石山的样子,每一根用来搭山的石头都是一头窄、一头宽,乍看就像一个个用来指明方向的箭头一样,但每一根石头所指的方向似乎都是无需的。
我记得,马姐拿走那根灵骨,如果放在整个图腾中,应该位于图腾的中间偏上的位置,石尖所指的方向,则是正右偏上,在先天八卦中,这个方位位于兑、离之间,兑为泽,离为火,泽火合卦,为革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