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这俩人都没在滁州,难道还要咱这把老骨头去见他们?
正在贾鲁思忖的时候,好消息送来了,张希孟跟张士诚终于完成了谈判,马上就可以返回。
在送回来的信中,张希孟写了大概的条件,贾鲁看了看之后,也忍不住赞叹,这小子明明没兵没将,却把张士诚坑成了这样,还真是个人才!
首先,张士诚答应一起抗元。
这也是老张最不在乎的一条,今天抗元,明天就能变卦,老子岂会被区区言语束缚住!
只不过张士诚能想到这个,张希孟没有理由想不到。
因此在答应抗元之后,张希孟要求张士诚承认以朱元璋为主……不是要抗元吗?最起码要区分个大元帅、副元帅吧!
这一下子就点在了张士诚的死穴上。
因为只要承认这一点,他就比朱元璋矮了一头。
张希孟没有逼着他去诚王称号,没有让他解散大周国,反正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两淮之地,咱朱家军才是老大!
仅此一条,就影响巨大,张士诚万般不想同意,但是朱元璋一仗把他打出了阴影,也只能同意。
接下来就是成立盐务司,双方七三分账,张士诚成了跪着要饭的。
张希孟不光拿了面子,还要走了里子。
其余还有些通商,贸易,征税等等事项,只是约定了大概,并没有细说……实际上也没法细说,朱元璋治下管理进入正轨,张士诚这边却是乱七八糟一团,跟他谈得再多,都没有意义。
因此只是约定,从淮西出来的货物,进入张士诚治下,可以不纳税云云……
当然了,张希孟也没有光是占便宜,也给张士诚一点甜头,那就是从今往后,每年淮西会给张士诚提供一些粮食接济,只不过这些粮食是要张士诚按照比市价高两成收购。
张士诚一听到粮食,顿时来了精神,别说两成,就算两倍都行!
刚刚被几十万元军蹂躏的淮东之地,粮食极度缺乏,高邮城都要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