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年的败坏,大明的水师力量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而台湾的海军则强大的不可思议。崇祯不明白海上作战,但是一听到台湾的海军拥有万mén以上的巨炮,他就彻底的哑火了。因为他经过向不同的人反复的确认,大明的火炮数量加起来也不足五百mén,这还包括那些在海战中根本不值一提的轻型火炮。想要通过这样的实力去进攻台湾,完全是痴心梦想。
崇祯想要重整水师,建立一个比之台湾更加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最终一个是整个大明赋税收入三十倍的预算摆在他的案头的时候,他再也不敢提及建立这样的一个恐怖的海上力量了。最终,只能忍气吞声的咽下了这一口气。
但是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大明就更加严格的控制台湾同大明的jiāo流,即使是海禁之后依然存在着的走sī贸易,也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
不过这一切,台湾上下根本不在乎,在增加了安南三省这个新的地盘之后,台湾对大明这个市场已经几乎可以无视了。
今天的台湾已经不是六七年前的台湾了,整个台湾的一千多万的百姓都已经初步的培养出了大国国民的自豪感,对大明这个原来的故国,除了有一种眷念之外,已经不再有那种对中央王朝的畏惧感了。
甚至在台湾的民间,已经产生了一种迫切的期望萧明乾能够经快的入主中原的思cháo,而这种思cháo产生的基础正是台湾强大的实力。
不过,因为隔着海峡,大明根本拿台湾毫无办法,而萧明乾也不想太早的打luàn原有的计划,所以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台湾这边在处理新占三省的同时,积极做着进军辽东的准备。而此时的辽东则正在生着巨大的变化。
袁崇焕已经到达辽东,担任辽东督师接近半年了。这半年来,他着实做了不少的实事。修城增堡,置戍屯田,使得辽东的军民都身受好处。也正是这种好处,才使得辽东的不少人都只认为袁崇焕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不过事实是什么呢!袁崇焕已经开始联络后金,准备同后金议和了。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钱龙锡将朝中主战的王在晋给免职,换上了自己的好友王洽。然后积极联系皇太极,想要议和以解决辽东长期的jiāo战状态。
“大人,不可议和啊!豺狼之邦如何能够与之谈和啊!”在袁崇焕正式提出要同后金议和之后,时任山海关总兵的杨过,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哼!朵颜可以议和,瓦剌可以议和,为何度独nv真不可议和!尔等只知冲锋陷阵之徒,如何能够懂得真正的谋国之策。”袁崇焕厌恶的看了一眼杨过说道。
在天启五年之前,他袁崇焕的官职比之杨过还要低,但是现如今,他已经贵为辽东督师,而杨过这个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还是总兵,而且还是不受袁崇焕待见的总兵。
在熊廷弼,王化贞,孙承宗时期,杨过都深受他们的器重。但是自从魏忠贤当政以后,杨过便再也不受待见了。一直被安在山海关,始终不曾动弹。
按说,向杨过这种能战敢战的人,应该深受袁崇焕器重才是,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熊廷弼,孙承宗器重杨过,是因为杨过有深远的眼光。王化贞器重杨过,是因为杨过敢战,而且还能战。
但是到了袁崇焕这里,袁崇焕本人的战略眼光是烂得一塌糊涂,杨过数次当中很多人的面反驳袁崇焕的一些布局,使得袁崇焕觉得杨过是在同他过去不。至于敢战能战,他袁崇焕觉得自己更敢战,也更能战,所以根本不需要杨过从旁协助,所以极其霸道的袁崇焕自然不把杨过放在眼中。
“朵颜,瓦剌之和,接在其本身已经开始衰落或是有后背之敌的情况之下,才能议和成功,而且即使这样,他们依然是大明的边患。而建奴则不然,自努尔哈赤起兵一来,始终在不停的扩充实力,内部统一整个nv真,外部同méng古人和亲,其四周除了遥远的méng古察哈尔林丹汗之外,再无威胁。这样的一个内部统一,外无其他威胁的势力,怎么可能真心实意的同大明议和啊!”
“我意以决,无需多言!出去!”袁崇焕被杨过说得实在是恼怒无比,他坚信自己是对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么杨过这种军汉所言就是在胡说八道,在破坏朝廷的大事。
“哎!”看到袁崇焕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杨过也就适可而止的不再说话了,直接离开了大帐。让大帐里的其他的总兵参将们,悄悄的为他而感到可惜。
通过这十来年的接触,杨过的品xìng大家都知道,从来都不会硬着同上官顶牛。每生一件事情,他都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上官采纳了,那什么都好说。如果上官不采纳,他也不会去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