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不敢当。既然元兄感兴趣,兴云便将自己对律法的看法袒述一番好了。”
“对于历代的律法,我们都知道有严苛,有宽仁。对于这一点,黄兄怎么看?”
为了挑起话头,萧明乾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黄某看来,严苛,宽仁均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家的需要。时移则法必易,否则秦之二代而亡便是教训。”黄兴云答道。
“没错,时易则法必移。这一点我也非常的赞同,但是律法如何变?君主出口成宪?”
“嗯君主的意志便是国家的意志,君主正式下达的谕旨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国家的律法。但国家的律法也应由学识之人,依照君主的意志进行编订,尽可能的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为要旨。”黄兴云想了想答道。
萧明乾的问题他是第一次遇到,以往别人做多会问道秦法严苛在何处,今法传承自何处。所以他将自己心头的第一映像,条件反射的答了出来。
“既然君主出口成宪,那么我任何就不可能做到时移则法必易。此天下现为家国天下,那么前任皇帝定下来的成法,后代皇帝便不可能轻松的变更甚至废除。所以在我看来,君主的意志不应该是国家律法的编订标准。”
萧明乾一上来便抛出了一个让黄兴云目瞪口呆的论断。
“那不可能不以君主的意志为准绳,那么编订出来的律法也不可能被施行。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无法可依的地步。”
不一会,黄兴云便反应了过来。他对萧明乾的思想非常的吃惊。但他并没有拍案而起,大骂萧明乾大逆不道。而只是从现实的角度来驳斥萧明乾的说法,这让萧明乾对他更加的满意了。
“我明白,这一点我当然明白。不过黄先生,我们今日可以跳过律法的实行,而从律法如何编订,以何种标准,何种方式编订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稳定国家这一方面进行论述吗?”
“那好吧不过跳过君主的意志,那么这律法的编订将以何种意志为凭据?律法向来都是由掌握了权利的那群人进行编订的,如果跳过了君主的意志,没有了君主为了维护统治的意志的压迫,那么那群人会为了吞并整个利益而让律法彻底的失去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的。”
黄兴云对于律法的研究是非常的深的,他本能的感到萧明乾的这种提法会有着极大的缺陷。
其实黄兴云的这个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没有了君主的压制,那么那些掌握了权利的统治阶层会将被统治阶层应该有的利益彻底的瓜分干净。
“没错,但是黄先生。这以君主意志为准绳的律法编制原则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开国之初,往往是君主最为强势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在君主意志的压迫之下,统治阶层的某些不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手段会被极大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