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他所说的,《明报》是他几十年的心血。
就算他想找接班人,也一定会找一个他自己觉得合适的,而不是看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自卫雄流露出收购《明报》的想法,他就一直在观察卫雄。
既有面对面的观察。
也有通过媒体的观察,觉得卫雄这个人虽然生性风流,却也有情有义,无论是对女人,还是对朋友。
最关键的是卫雄的立场既不偏向西方,也不会过于偏向内地。
符合《明报》客观中立的立场。
“不知道查老打算出售多少股份?”卫雄直入主题,他当然想一次性拿下《明报》,不过这显然不可能。
《明报》集团并没有上市,股东也只有两个。
金庸和沈宝新。
两人的持股比例分别是80%和20%,金庸占有绝对控股权。
“30%如何?”
金庸略一沉吟,说出了答案,看得出来他现阶段还不打算完全退休,卫雄这个接班人只是预备而已。
“就依你的意思,明天我会派人到《明报》商议具体事宜。”
卫雄微笑的点了点头。
如今《天天日报》的日销量已经远超过了《明报》了,看似已经没有必要一定要收购《明报》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明报》以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风格,在香港社会一直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