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在想是不是以塞博坦数码的名义搞出一个“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全CG视频,送给昔日军方头号人物作为见面礼,另外也为即将到来的首航讨一个好彩头。
毕竟这艘具备传奇色彩航母,不管在陈新还是在全国军迷的心目中,都有着异乎寻常的地位。
近十几年来,“瓦良格”无论在中国民间还是官方都是一个绝对的热词。
它吸引了众多中国人的关注。这份关注凝聚了亿万中国人对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发自内心的期盼。
从1988年下水至今。瓦良格号已经历整整22年的风风雨雨,其曲折的经历也成为中国数十年寻求航母的真实写照。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苏联称之为“重型载机巡洋舰”)的决定。
继第一艘航母“定单10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定单105”曾被命名为“第比利斯”号。就是现在的“库兹涅佐夫”号)于当年9月开工后。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单10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
1985年12月4日,“定单106”(“里加”号)在造船台安家落户(一号舰下水。后续舰于当日上船台)。
到了1988年,“里加”号船体建造成功。当年11月25日,船厂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使巨舰的船体从倾斜船台下水。
1990年7月,鉴于拉脱维亚局势不稳,“里加”号被改名为“瓦良格”(Varyag)号,以纪念在日俄战争中于1904年2月9日在仁川海域被日舰击伤后自沉的“瓦良格”号巡洋舰。
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达68%。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
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历史在一次证明,国家的不幸,可以直接导致美丽梦想的破灭。
一个字:殇!
据说,乌克兰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竞选第一届总统时,曾面对黑海造船厂的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乌克兰需要‘瓦良格’号,我们一定能建成它!”
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愿意将倾注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航母从此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