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骏自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轻时偶尔过访友人馆舍,见异文秘册。
即端坐那里默默记下其中要点,用功之勤,可见一斑。
王瞿序《道古堂集》曰:“堇浦於学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十万卷。堇浦枕藉其中,目睇手纂,几忘晷夕。”杭世骏经常向他人借书阅读,并与同乡梁诗正、孙灏、严在昌(这几人都是目前朝廷文人的一些代表人物)等人组织读书会,互相讨论学术。
天正二年,他考中了举人,但之后屡次赴考进士不中。
天正九年,杭世骏在主持纂修《浙江通志·经籍志》时,坚持按事实修志,然而当时文网颇密,官府修志,要删除违碍字句,因此他的要求遭到拒绝。
后曾受聘担任福建乡试的同考官。乡试的考官一般都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而杭世骏能以举人的身份担任考官,足以说明他在当时文人阶层当中的影响力之大。
但杭世骏性格伉直,恃才傲物。他甚至与礼部侍郎方苞当庭辩论,引经据典,将一向以经学自负的方苞驳得那叫一个无言以对,这件事当时就闹得很大,贾蔷自然也找人打听过。
其人在生活上也不拘细节,不喜欢看当时的邸报(邸报是当时政府的内部文告,只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看到)。
他家居著书或讲学,闲居二十年,连当地与他年龄相仿的人做到了大学士、尚书、总督等政府高官,他都全然不知道。
其人一生勤于学术,虽以诗名,但实精于史,曾建道古堂、补史亭,因此贾蔷上门拜访,带的礼物也多是书籍。
其中有一本《大金纪年》的野史集合秘闻录引起了他的兴趣和注意。
这套文献是贾蓉之前搜罗了目前所有关于女真建金的材料复合而成的版本,里头多出了一大段关于大金从开国到灭亡的人物关系,性格分析及释义注解,可谓是目前市面上再也见不到的详尽材料了。
杭世俊自然也就没客气,拿着《大金纪年》对比着家中珍藏的《金史》校对翻看起来。
这时候,贾蔷才缓缓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