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闻言放下心来,又温声道:“说来,上回我和妹妹还招蓉哥儿来见了回,本想让他和宝玉、蟠儿一并读书。那孩子是个好学的”
贾政闻言犹豫了下,却是摇头叹息道:“不可,纵然读书读的好,也只是读在表面,没读进心里去。锋芒太盛,显然没读通中庸。刚过易折,非君子处世之道。”
王夫人点头道:“怪道我和妹妹一见他站在那,就知道原先的想法不通,这孩子模样长得好是好,却不像是能侍奉人的性子。如今老爷一说,我才明白了。”
贾政闻言,有些矜持的笑了笑,而后对王夫人道:“夜了,该安歇了。”
王夫人闻言,心下有些纳闷,平日里贾政多宿在赵姨娘房里,那不要脸的小女昌妇多有狐媚子手段即便一月里有一二日在她屋里睡,也只自顾睡下,全她发妻的脸面罢了,如何会与她招呼?
念及此,王夫人抬头与贾政对视了眼,这一看,平和的脸上忽地飞起一抹红晕来。
多少年的夫妻了,她自然读得懂贾政眼中之意,隐隐颤着声应下后,叫了彩霞、彩云两个大丫头进来,服侍二人更衣
贾母从宗祠里祭拜完毕走出来时,手里多了几个大件物品,忙叫了鸳鸯来,打发她遣人送去给贾蓉,也算是给贾蓉最后的一点“香火情”了。
这是贾代化当年出征时的佩刀和甲胄,一直在宗祠里交由专人保养,时至今日依然光鲜如初。
如今贾蓉既准备效仿贾代化于马上扬名,这东西留在宗祠里也是浪费,不若送去给他,兴许将来还会发挥作用呢
而此时,贾蓉身在宁荣巷,探望病中的焦大。
焦大这个老仆,前八十回里只在第七回当中的两页出现过,如果算上前头最后一行那么就是两页零一行,总共那么千把来字,但是第一次看见这个角色的时候,谁都忘不了这个老头,印象都会非常深刻。
焦大是宁府三朝元老,与贾母同辈,他的年纪应该是和贾母差不多,或者更高一点。
当年正是他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将宁府的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保住了性命,这才有日后贾府的繁华。所以,焦大是有恩于贾府的人。
焦大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鲁迅先生说过:
“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言论自由的界限)
屈原对楚王发牢骚,只因他心系祖国命运。如今焦大也是这样一位有功有德有名有望的忠奴。
原文从尤氏口中道出焦大当年救了祖宗性命的功劳,焦大自己也说“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
他自称焦大太爷,“太爷”二字着眼,可见他在贾府更多一重特殊身份与地位。
由于他辈分高、年事长、功劳大,他对现今宁府子弟的所作所为深感悲愤,他这种感受乃是与宁荣祖宗同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