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沙鸭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
根据后世的观察研究,它们会于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达山区海拔1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带。
那么施南地界就是个很合适的地段,水源充足,食物丰富,可以说是秋沙鸭的“大型猎场”。
通常,秋沙鸭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动,只在迁徙前才集成大的群体。
春季迁徙到长白山后,它们很快就由集群状态分散开,以家族和雌雄配对的方式活动,家族和家族之间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亚成体和没参与繁殖的个体会选择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栖息,而已经成功配对的成体则会选择距离他们的巢位不远的河段活动,通常岸边有很多粗壮的老龄阔叶树。
它们很少鸣叫,不像绿头鸭和斑嘴鸭那样喧闹。它们的身体具有更好的流线型结构,因此飞行速度要比其他鸭科动物迅速。
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
它们个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
常成3-5只小群活动,有时和鸳鸯混在一起。
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潜水前上胸离开水面,再侧头向下钻入水中,白天活动时间较长,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而行吞食。
主食鱼类、石蚕科的蛾及甲虫等。
秋沙鸭是苏州地区的冬客,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它们与各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
它们目光敏锐,警惕性高,稍感异情就迅即游向湖岸隐身躲藏起来;夜间露宿在苇丛中或岸边的树上,把头转向后方插入翅膀下,神情悠然而自得。
它们的越冬地在中国的江苏沿海,洞庭湖,贵州平塘,都匀,掌布,流求(湾湾古称)屏东……
真没想到,在这里能够看见这样的珍惜物种,好馋人……哦不,好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