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应该说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美好的。
不幸的是,在她四岁那年的元宵佳节,士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霍启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
全家人到处寻找,皆无音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
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又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场;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遭遇,给英莲的命运笼上了悲剧色彩。甄士隐只得将田庄折变,与妻投岳父家去。
当人们再获悉英莲的消息时,她已长到十二三岁了。
她被拐子养在僻静处,认拐子为亲爹。
当英莲长得已有些姿色时,拐子骗她说,爹因无钱还债,要卖她。这时正巧本地有个冯渊的小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有些薄产,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着作妾,发誓不再娶,议定三日后过门。
英莲的命运这时似乎出现了转机,英莲被折磨了多年,得了这段姻缘,倒是英莲不幸中的有幸。
然而又偏偏不幸的命运在捉弄这红颜薄命女。
拐子为赚钱,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与“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意欲卷走两家银子,逃往他乡。薛蟠横行霸道,淫佚跋扈,拐子哪能走脱,被两家拿住打个臭死。拐子求饶,两家人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
薛家仗着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
后来被薛蟠的妹妹薛宝钗取名叫香菱。香菱本先是做薛姨妈的丫头,只薛蟠成日家中与薛姨妈浑闹,薛姨妈拗不过,一年后摆酒正式纳了香菱做妾。
哪知这薛蟠喜欢了没几日,不出半个月便看做马棚风一般了。
曹雪芹安排这薄命女名字的更改,寓意着很深的含义:它是说,莲的质地高洁,贵若衬饰净瓶水的柳枝,或如如来亲炙的座席,一旦脱离莲座,委落红尘,处于污泥,甚而成为野草闲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
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可以说《石头记》中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女子形象:一类是像黛玉、妙玉、晴雯等人的冷僻傲然;另一类是像袭人、宝钗等人的世故练达。而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却抛撇了这两种典型,把她塑造成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然遭到了厄运的磨难,但是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
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半死,香菱哭得眼睛都肿了,她为自己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
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这样一个故事——香菱学诗。
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