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自己却不讨厌这种氛围,毕竟难得有个人关心自己,这对贾惜春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蓉哥儿为了一家子生计奔波劳碌时,她还在家里吃零嘴画素描呢,如今跟着蓉哥儿出来“见见世面”,难得地感受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新鲜感。
汉口是江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城三镇之一,江城乃至华中地区的政治、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
古代的汉口为汉阳府下汉阳县属地,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聚”之一(“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刘献廷《广阳杂记》)
今之汉口,原与汉阳相连,名曰汉口镇,是汉阳府下汉阳县属地。
据考证,汉口曾有过5个军事堡垒:杨口垒、白阳垒、牛湖堡和两个汉口堡。
即使在明成化年间汉江改道,两地以河为界后,汉口也一直属汉阳府管辖,至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设立夏口厅,汉口始与汉阳分治。
因此,汉口一直没有如汉阳、武昌那样环绕四周的古城垣。实际上,汉口并不是武汉的一个区,而是由三个主要区组成的一块区域。
汉口以前并不叫汉口,叫江夏。那么,“汉口”这个叫法又是么样来的呢?
江夏这地方在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水上交通极为方便,都说是九省通衢。
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到江夏做买卖,这里就渐渐繁荣起来。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这些重要街道也相继建成了。
当时,由于交通条件,来江夏做生意的大部分是本省的商人;外来客商中,要算陕西来的商人最多。
因为,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而汉水的发源地又正好在陕西,因此,陕西的商人来江夏是再方便不过了。
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陕西人就开始把江夏叫汉口。他们说:汉口、汉口,就是汉水的出口。
久而久之,这种叫法渐渐成了习惯,都觉得比叫江夏更为合适。因此,“汉口”就成了正式的叫法,江夏这个称呼晓得的人倒不多了。
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