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令何咸满意的是,不少马车和牛车之上,满载着闪耀着危险光芒的军械战甲。全营将士也都换上了厚重保暖的秋装,还有来回巡查督促着兵士搬迁的许凉和吴匡,更已鸟枪换炮,穿上了厚实的两当铠。顾盼投足之下,颇有几分大将的风采。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昨日何咸的一番诱导,使得董卓意识到继续将何咸留在雒阳,难免会令自己在大业和董家之间左右为难。
故而,同李儒商议一番后,董卓表示为褒扬何咸的妙计,亲口允诺拨付给他大量军资。同时迁何咸为别部司马,调入小平津任职。
别部司马与何咸现在这个佐军司马同级,但实权更大,盖因佐军司马是固定编制,所领兵马最多就是两千五百人,又要完全服从于所属都尉和校尉。而别部司马却能独自统领一营,麾下士兵数目不定,没有编制限制,如同后世的独立团,自主性很大。
令何咸以别部司马的职位调入小平津,显然给了何咸更大的自主性。不过,小平津那里毕竟还有都尉镇守,何咸这别部司马仍旧要听命统御。如此一来,便使得何咸既不能挣脱董卓和李儒的掌控,又在一定空间里有了辗转腾挪的可能。
从这样微妙的任命中便可看出,董卓和李儒已对何咸的兴趣越来越大了,他们似乎想要看看何咸能不能再带给他们一些更大的惊喜。
“公子,整理得已经差不多了,是否这就向小平津进发?”吴匡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屁颠颠地赶到骑着毛驴的何咸面前,矮着身子谦卑地开口请示道。
何咸抬头看了他一眼,语气认真地说道:“吴叔父,此番小侄入小平津,非是游山玩水。你执意相随,莫非舍得下这雒阳的繁华?”
听闻此话的吴匡脸色陡然凝重了许多,思忖片刻后认真回道:“公子无须多言,末将虽愚钝,却也不是那晕头之人。雒阳的确繁华,然虎狼盘踞,暗潮汹涌。如末将这等中庸之才,若不寻一主公投效,必然会被人啃噬得尸骨无存。公子若怜悯末将,便请让末将鞍前马后、侍奉公子。”
吴匡执意跟随一事,何咸早已预料。
如今整个雒阳兵力,早已在之前的倾轧争斗中完成了重组。此时雒阳城中,基本上再无什么南军宿卫、北军五营以及何家旧部这三支兵力,除却后将军袁术南奔时,带走一部分精锐北军将士之外,剩下的已尽数被董卓麾下的凉州兵将和并州兵将吞并。
眼下何咸和吴匡麾下的四千人,就是躲过了历史进程、硕果仅存的何家旧部。如今吴匡手中不过一千余兵力,若留在雒阳又没有何咸照应,迟早会成为一员光杆司令。
由此,此番他彻底选择跟随何咸,也算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