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一些犯忌讳的言辞。
比如什么,“惜哉!奸邪当朝,国有忠臣,世有良将,却不得归矣”等等。
也让与席的长者,微微蹙起了眉毛。
这党锢之祸还没消停几年呢,张让赵忠等中常侍权势还如日中天呢,你们这些年轻人又口无遮拦的给诽议上了?
讥评朝政得失,也要看地方好不?
当即,就有德高望重者,挥袖散了席坐,并告诫他们不要妄论。
只是呢,到底是年轻人嘛。
血气方刚、朝气蓬勃是应该的。他们一群见长者离席,就邀了杨阜去远了些地方就坐,再度议论纷纷。
就连守丧在侧的陈群,都取得父辈允许后,也过来入席就坐倾听。
恩,陈群是文范先生的孙辈,此时未及弱冠。
年齿虽小,名声却也是不弱。身为童子时,就让陈寔称奇,向乡老宗族说过,“此儿必兴吾宗。”
众人见他来了,也不诧异,挪出个位置后,继续引古喻今的畅所欲言。
反而原先的主角杨阜,对这些话题却插不上嘴了。
没办法,西凉地处边陲,消息也堵塞,谈及如今朝中时政,他还没怎么了解。
正当细心侧耳恭听的时候,却不想,就有一位士子,起身走到身侧,直接拱手致意,轻轻谓之,“义山兄,忠素来喜涉行伍之事,故有些疑惑,不知兄愿意移步详谈否?”
杨阜闻言,便侧头而顾。
只见这名士子,相貌平平,目光却炯炯有神。
从头裹葛巾、衣袖和下袍都打了不少补丁,可以看出他家境不佳,出身于寒门。然气度甚佳,颇有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轩昂。